秋色无端。渲染衣斑。漫相疑、剪碎红霞片。
作绫裹束,倩风扶起,半醉颓鬟。
应是春心犹在,閒不了,闭雕阑。似佳人、薄袖新寒。
怯挹霓裳旧谱,凤城缘满,又落人间。
秋色无端。渲染衣斑。漫相疑、剪碎红霞片。
作绫裹束,倩风扶起,半醉颓鬟。
应是春心犹在,閒不了,闭雕阑。似佳人、薄袖新寒。
怯挹霓裳旧谱,凤城缘满,又落人间。
这首《好女儿·紫罗兰》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罗兰花的美丽与哀愁。
首先,“秋色无端”四字开篇,点明季节转换,秋意渐浓,却无端地让人心生感慨。接着“渲染衣斑”,仿佛秋天的色彩不经意间染上了衣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接下来的“漫相疑、剪碎红霞片”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紫罗兰花比作被剪碎的红霞,既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颜色,也暗示了其短暂而美丽的生命。
“作绫裹束,倩风扶起,半醉颓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紫罗兰花的姿态。绫,指的是精细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花瓣的轻盈与优雅;“倩风扶起”则赋予了花朵一种动态美,仿佛微风轻轻吹拂,让花朵显得更加生动;“半醉颓鬟”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既有几分醉意,又有几分慵懒。
“应是春心犹在,閒不了,闭雕阑”四句,转而表达对紫罗兰花内心情感的揣测。春心犹在,意味着即使在秋日,花朵仍怀有对春天的向往和留恋;“閒不了,闭雕阑”则暗示了花朵虽已凋零,但其内心的渴望并未消散,如同关闭的雕栏,依然能感受到外界的呼唤。
最后,“似佳人、薄袖新寒。怯挹霓裳旧谱,凤城缘满,又落人间。”这几句将紫罗兰花比作佳人,穿着薄袖衣裳,在新寒中显得格外娇弱。佳人怯于触碰霓裳旧谱,意味着她害怕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却又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最终如凤城之缘一般,再次落入人间,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紫罗兰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哀愁,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转以及个体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无力感。杨玉衔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一朵紫罗兰花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