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霏微六月残,青萍有客扣柴栏。
据床野老呼难醒,绕屋歌儿声更欢。
总有相思连夜发,更疑解语晓风寒。
主恩未敢虚图报,白眼纷纷且自宽。
细雨霏微六月残,青萍有客扣柴栏。
据床野老呼难醒,绕屋歌儿声更欢。
总有相思连夜发,更疑解语晓风寒。
主恩未敢虚图报,白眼纷纷且自宽。
这首诗描绘了雨夜中与客饮酒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首句“细雨霏微六月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夜朦胧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氛围之中。接着,“青萍有客扣柴栏”一句,点明了人物的出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动的人情味。
“据床野老呼难醒,绕屋歌儿声更欢”两句形成鲜明对比,野老的呼唤似乎难以唤醒沉醉的客人,而屋内传来的歌声却更加欢快,这种反差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
“总有相思连夜发,更疑解语晓风寒”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表达了诗人深夜难眠,心中满是思念之情,同时对清晨的寒风产生了不解之感,或许是在借风喻人,表达对远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
最后,“主恩未敢虚图报,白眼纷纷且自宽”两句,既是对主人款待之恩的感激,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我安慰。通过“白眼纷纷”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出面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马嘶。
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
弱不禁风,绕葡萄珠架,碧圆如磬。
侧向晓楼,盈盈乍窥窗镜。
绢衣似涉银湾,蘸点点、冷波犹凝。消领。
爱空庭嫩凉、钿竿叶衬。翡翠色堪并。
恰飞来小小,踏柔丝相映。
只恨冶容,易悴也同朝槿。
那人日午妆成,待替伊、摘簪香鬓。篱径。
奈重寻、已无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