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二》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0)
注释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的两位高洁之士。
耻:以……为耻。
虞轩:虞舜的车驾,代指虞舜的盛世。
产、禄:石崇、王恺,西晋时期的豪奢贵族。
绮:华美的织锦。
园:园林。
死灰:比喻心灰意冷。
馀烟:残留的微弱气息。
末路:人生的晚期,困境。
朱墨:朱砂墨水,用于写字绘画。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著名的隐士。
仕:做官。
径归:直接回家,不走常规路径。
羞独贤:对世人的虚荣感到羞愧,独自保持高尚。
翻译
伯夷、叔齐以接受周朝粮食为耻,高声吟唱赞美虞舜的诗篇。
石崇、王恺那样的人是谁,能拥有华美的织锦和园林。
自古以来的隐士,即使心如死灰,也可能保留一丝余热。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这样做更加可耻,他们亲手研磨朱砂墨水。
陶渊明起初也曾做官,弹琴唱歌都是出于真心。
但他并不快乐,于是直接回归田园,对世间的浮华感到羞愧,独自保持清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风格上承自唐诗的豪放与宋诗的情感细腻。在这短小的七言绝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避世者生平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操守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这两句点出了历史上的几位著名隐逸,他们或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或出于对政治环境的不满,选择了逃离世俗。"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描写的是这些避世者尽管生活简朴,但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享受田园之美。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坚守自己操守,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为世俗所动摇的隐逸的赞赏。而"末路益可羞"则透露出一种悲凉,似乎在说即便到了生命尽头,这些避世者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朱墨手自研"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隐逸、文学家嵇康(又称渊明),他曾经出仕但最终选择归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污浊的世界中沉沦,坚持个人的正直与高洁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上避世者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操守、精神独立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了他内心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默曜堂访预监寺不遇

昔年摩竭令,今日孰知恩。

句外潜心体,言前密意论。

松风清宇宙,桂月曜乾坤。

出户虽无往,争如静掩门。

(0)

偈二十二首·其十三

碧玉界中无变异,虚明地上有虽微。

妙圆一句如何说,隐显含融岂间违。

(0)

颂古一○一首·其五十一

清风吹动钓鱼船,鼓起澄波浪拍天。

堪笑锦鳞争戏水,到头俱被钓丝牵。

(0)

无缝塔

月皎渔舟瑞气旋,芦花深处夜涛寒。

可怜无限垂丝者,随例忙忙失钓竿。

(0)

偈三首·其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环逆顺数将来,数到未来无尽日。

因七见一,见一亡七。踏破太虚空,铁牛也汗出。

绝气息,无踪迹。

(0)

本是无情物,南飞又北飞。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