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閒居·其二》
《閒居·其二》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五言律诗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

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

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通过对比唐代高僧与宋朝丞相的遗迹,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岩台舒野望”,开篇即以“岩台”为立足点,展开广阔的视野,暗示了诗人身处高处,能够俯瞰四周的景致。接着,“依约见松门”一句,将视线聚焦于远处的松林,松门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隐含着历史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变迁,高僧寺与丞相坟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代表了不同朝代的文化与人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历史感和哲思性。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动态变化,晴朗的溪水在阳光下流淌,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美;而当夜幕降临,野色渐暗,又带来了一种沉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由明转暗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山路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歌声,但随着歌声的消失,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而“樵归烟火村”则以温暖的景象收尾,虽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但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罗敷曲

城隅采桑地,车马日缤纷。

自恨轻来往,何当怨使君。

(0)

过绿水园怀祁罗浮先生

先辈流风在,名园草树存。

数家当落照,一水绕长源。

酒德人俱颂,诗才尔独尊。

不知松石里,何处荐芳荪。

(0)

挽贞烈为林惶春妻徐氏作

嫠岭当年紫气弥,玉人引义自明时。

矢心惺语双环在,附耳幽情尺练知。

诀母簪留冰骨古,荣夫花带雪香奇。

世间不少男儿事,回首孤标绪正蕤。

(0)

种竹

去年种竹三五株,今年生长遍庭隅。

苔阶芜壁俱破裂,翠色相鲜久不渝。

始知种竹好,不如种棘恶。

种棘三年牵却衣,钩戟成行不可削。

(0)

答李伯襄

把赠新诗带素秋,白云低向箑端流。

十年朋好依坛末,一夕鸿声到枕头。

面孔世人饶见妒,骚篇山鬼稔生愁。

丈夫剩有肝肠在,匣里孤龙吼未休。

(0)

寄赠郑明府

平生未识郑公面,每日闻名几数遍。

手提巨斧擘山灵,更向天门穿一箭。

箭射垂杨百步遥,中原鞭弭递相骄。

独捧金盘满盛血,十九人咸听我招。

招之亦何为,斯文久欲衰。

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驰。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吕。

信阳和之势更扬,其后纵横有五子。

五子复云七,吾粤得其一。

近者见郑公,远者谈公实。

公实郑公本同邑,丰神意气如相袭。

并开门户揖众宾,一苇独横不用楫。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虽未亲神往返。

北地信阳亦一家,况是乡闾迩非远。

石鼓桐鱼相应鸣,幽兰杜若原同畹。

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

一步一眺将万里,一吟一饮尽千钟。

人言公旧武缘令,武缘勾漏原连境。

葛令丹砂可驻颜,公复得之寿与等。

予言公寿自丹砂,公文却复比云霞。

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异藻人同誇。

毕竟斯文流厚脉,脉犹未坠仍留责。

余似蚊虻思负山,公如老骥犹任轭。

寿酒一卮未致公,愿扬高韵随清风。

请公努力加餐饭,广述诗书迪后蒙。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