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班金水玉桥头,八百衣冠拜冕旒。
翰苑命题天涣汗,豸冠监试鹗横秋。
瑞光掩映文华殿,紫气腾飞五凤楼。
风送御炉香扑鼻,彷疑身世在瀛州。
列班金水玉桥头,八百衣冠拜冕旒。
翰苑命题天涣汗,豸冠监试鹗横秋。
瑞光掩映文华殿,紫气腾飞五凤楼。
风送御炉香扑鼻,彷疑身世在瀛州。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金水桥头大规模科举考试的盛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考生们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前,面对皇帝的庄严场面,进行廷试的情景。诗中“八百衣冠拜冕旒”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众多考生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的场景。“翰苑命题天涣汗”,则表现了皇帝亲自出题,彰显其对科举的重视。“瑞光掩映文华殿,紫气腾飞五凤楼”,通过瑞光和紫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风送御炉香扑鼻,彷疑身世在瀛州”,最后两句则通过香气和想象中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这场考试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科举制度的赞美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宏大场面,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传统选拔人才方式的敬仰与感慨。
钓坠蟾蜍,饵悬蜥蜴,佳词构自奚囊。
修纶一尺,独茧下菱塘。
借问鱼虾几许,扬筐去、到处徜徉。
生来性,直钩可使、不上亦何妨。何妨。
终日坐,紫藤花落,白荇花香。
有船名舴艋,歌拟沧浪。
八十磻溪野叟,名心在、出佐周皇。
羊裘子,高山长水,江濑有严光。
万马齐奔,亲曾见、广陵涛涨。
摅幽愤、有书自白,文通无恙。
鳷鹊观前垂翅去,茱萸湾口乘潮上。
问东吴、一饭与王孙,何人饷。看游戏,群鸥漾。
听唉乃,渔舟唱。尽鞭霆掣电,凭天酝酿。
丹竉前应炼药,青山今日同携杖。
醉来扶、画手倩谁能,僧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