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改秋节,炎凉此夕分。
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凄其篱下闻。
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
物候改秋节,炎凉此夕分。
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凄其篱下闻。
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声音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和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
“物候改秋节”一句点明季节的转换,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已经步入了秋天。紧接着,“炎凉此夕分”则展现出白日与黑夜交替时温差的变化,暗示了一天之内温度的显著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转变。
“暗虫声遍草”一句通过对蛐蛐鸣叫声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紧接着,“明月夜无云”则描绘出一个晴朗而明亮的夜晚,月光如水,似乎为即将发生的送别场景增添了一份凄清。
“清迥檐外见”一句中,“清迥”形容声音清晰、悠扬,而“檐外见”则是从室内望向室外,可见月光透过窗棂,映照在室内的地面上,这种景象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寂寞。
“凄其篱下闻”一句,则通过对蛐蛐之声的聆听,强化了秋夜的氛围和离别的情怀。这里的“篱下”可能暗示着诗人在室外某种隔断物品下的位置,或许是回忆起以前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
最后,“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诗人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不免对即将分别之人的思念交织,这种复杂的情绪在“纷纷”一词中得到了体现。
这首诗语言精美,意境幽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