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林和靖手帖用东坡韵》
《题林和靖手帖用东坡韵》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古风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

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

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开缄见字即见翁,五百年来如转烛。

可怜人物两相求,落我掌中珠有足。

水边孤坟我曾拜,土冷烟荒骨难肉。

当时州吏岁劳问,于今祀典谁登录。

翁固不能知我悲,聊对湖山歌楚曲。

我歌湖山亦不知,惟有春鸠叫深竹。

归来把酒吊双缄,犹胜无钱对寒菊。

(0)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题林和靖手帖用东坡韵》是一首题跋诗,通过对林和靖书法的赞美,表达了对先贤风范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我爱翁书得瘦硬”直接称赞林和靖的书法风格,"瘦硬"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其笔力刚劲的特点。接着,“云腴濯尽西湖渌”以西湖的清澈比喻林和靖书法的纯净,"濯尽"一词更显其清新脱俗。

“西台少肉是真评”是对林和靖书法评价的引用,"少肉"形容其线条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数行清莹含冰玉”进一步强调其书法的晶莹剔透,犹如冰玉般高洁。诗人认为林和靖的人格与书法一样,都超凡脱俗。

“宛然风节溢其间”表达了对林和靖高尚品格的赞美,"风节"二字寓含了其道德操守。诗人感叹,见到他的字就如同见到他本人,时间虽已过去五百年,但其精神犹如转瞬即逝的烛光,依然熠熠生辉。

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与林和靖的命运相联系,感慨人事沧桑,林和靖的遗物成为自己的珍宝。同时,他也提及了对林和靖身后事的追忆,暗示其在世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诗人借饮酒凭吊,表达对林和靖的怀念,即使没有金钱,也胜过无趣的贫寒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书法作品赞美了一位古代文人,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送四弟子万

前年飞絮,我到故园君已去。

今岁青山,君又南行我未还。

吴云郢树,泪洒临歧无一语。

再唱离歌,六幅蒲帆奈汝何。

(0)

望江南.岁暮杂忆十首·其七

江南忆,忆杀到如今。

白玉堂深人一笑,真珠帘暖夜千金。十载尚关心。

(0)

望江南.岁暮杂忆十首·其六

江南忆,更忆是芜城。

兰叶寒塘盘马路,梨花微雨筑毬声。风景逼清明。

(0)

菩萨蛮·其二

绮窗曾记调鹦鹉。海棠依旧娇如许。小谪几多年。

几回欲问天。有情天易老。遗恨知多少。

青鬓已成霜。销魂在异乡。

(0)

迈陂塘.题三瑛翰墨

问闽江、几重云水,伊人知在何许。

小楼相伴惟形影,冷落丸熊情绪。清节苦。

想烟断灯昏,破壁吟风雨。孤怀谁语。

有郑母高标,黄媛淑范,结作岁寒侣。谋生处。

分付残煤断楮。愁心腕底如诉。

将军雅抱琴书癖,搜索画图诗句。染毫素。

把松竹梅花,写幅三清谱。柏舟有赋。

看艺苑芳踪,戟门盛事,不休共千古。

(0)

浪淘沙.秋夜闻歌长生殿传奇闻铃

秋气露为霜。漏渐添长。无聊正欲卸残妆。

忽觉清音偏著耳,韵正凄凉。倾国悔明皇。

驿路苍茫。马嵬风雨□何狂。

玉陨珠沉空有恨,听到郎当。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