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冬至日赠安节》,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亲情怀念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族情感和超然的人生态度。诗中“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之情。而“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则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身心变化,显示了岁月对于人的无情打磨。
诗人通过“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描绘了一家大小的场景,既有对兄长的怀念,也有对独生子(或唯一侄儿)的关爱。接下来的“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则形象地表达了与亲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灵上的隔阂。
在最后几句中,“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儿时的温馨回忆,而“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则显示了成长后的坚定意志。随后“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表达了对于家族延续和世间繁杂事务无尽头绪的感慨。
诗末两句“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则是诗人在写作完成后的一种超脱与豁达,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内心的平静和淡定。整首诗通过深情的回忆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邃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