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吾未到,先识白眉僧。
瓶汲千江水,堂开七祖灯。
饮泉君早悟,住岳我偏能。
幸寄东林疏,抠衣叩上乘。
摄山吾未到,先识白眉僧。
瓶汲千江水,堂开七祖灯。
饮泉君早悟,住岳我偏能。
幸寄东林疏,抠衣叩上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为回应友人王仲房邀请慧光上人共赴栖霞之约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展现了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首联“摄山吾未到,先识白眉僧”,诗人虽未亲临摄山,却已通过慧光上人这一“白眉僧”相识,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追求。
颔联“瓶汲千江水,堂开七祖灯”,描绘了慧光上人在修行中的情景:汲水瓶取自千江之水,象征着汲取智慧的源泉;堂内点亮七祖之灯,寓意着传承佛法的光辉。这两句既展示了慧光上人的修行生活,也暗含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重要性。
颈联“饮泉君早悟,住岳我偏能”,诗人以“饮泉”比喻慧光上人早有所悟,而“住岳”则暗示自己擅长于山岳修行,两相对比,表达了对慧光上人智慧的赞赏以及对自己修行方式的自信。
尾联“幸寄东林疏,抠衣叩上乘”,诗人希望有机会寄赠东林寺的信件,表达对佛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对高深境界的追求。同时,“抠衣叩上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向高僧求教、追求更高层次佛法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慧光上人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高深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慧光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滦江衮衮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
源远流长故逊岷,阴吸阳嘘或如浙。
岷江浙江我适观,滦江此阅新秋寒。
新秋不异前秋景,得近忘远逸兴遄。
河有砥柱山有金,欲赴且止其意深。
此间嵽嵲肖浮玉,惜无头陀裴氏开丛林。
底须金山四面包华屋,广陵之涛似神而非者三,亦惟天下独。
会心濠濮乐在兹,树态峰姿况周足。
刻削翠影落澄波,时有鼪鼯掷林木。
江天奇境有如此,浮名小大何嗔喜。
彷佛山灵如是云,胜彼虚词吟不止。
城东双树记婆娑,城上西风动女萝。
落叶无端悲壮士,穷途相聚祇狂歌。
惊心岁月中年速,过眼云烟旧恨多。
今日樽前重握手,扁舟江上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