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眉山见一支,□□万卷未停披。
高才淩厉称诗日,暮岁凋零学佛时。
宦迹自殊□□老,姓名曾重□□碑。
报恩尚有□□在,身后清芬属侍儿。
源出眉山见一支,□□万卷未停披。
高才淩厉称诗日,暮岁凋零学佛时。
宦迹自殊□□老,姓名曾重□□碑。
报恩尚有□□在,身后清芬属侍儿。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汪中的作品,《检感旧集有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学问、仕途、信仰转变的反思。
首联“源出眉山见一支,□□万卷未停披”,以“眉山”暗指宋代文学家苏轼,暗示诗人受其影响,勤奋读书,博览群书,未曾停止探索知识的旅程。这里“一支”可能是指苏轼的文脉,也可能是诗人自我追求学问的象征。
颔联“高才淩厉称诗日,暮岁凋零学佛时”,描述了诗人年轻时才华横溢,以诗歌创作闻名,到了晚年则转向佛教,寻求精神寄托。这一转变反映了人生阶段的不同追求和思考。
颈联“宦迹自殊□□老,姓名曾重□□碑”,可能是在说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与个人生活的变化,以及对名利的看法。这里的空格可能需要上下文来确定具体所指,但大致意思是,诗人的身份和地位在不同阶段有着显著差异,其名字也曾被刻在某种纪念物上,可能是墓碑或石碑,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对过去的追忆。
尾联“报恩尚有□□在,身后清芬属侍儿”,表达了诗人对恩师或先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身后事的安排,希望自己的名声和美德能通过侍儿(可能是子女或其他亲近之人)传承下去,留下清白的名声和美好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回顾,以及对学问、信仰、官场和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才华横溢与晚年对佛教的追求,以及对名利与道德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后世影响的期待。
曾见溪头杨柳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木绵白絮浑相似,向日随风阵阵斜。
春来便喜春光好,人人共道花开早。
花开花谢能几时,白雪纷纷春已老。
簸扬何必怨东风,年去年来万古同。
自信若非杨柳质,春来依旧满枝红。
古今一昼夜,流光飞电速。
世界如奕棋,百年几千局。
劳劳役吾生,辕驹何龌龊。
忆昔廿年前,东西日徵逐。
卢生梦已醒,黄粱犹未熟。
归来读残书,高卧青山麓。
儿孙笑语喧,对食忘饘粥。
富贵等浮云,得陇宁望蜀。
天道有盈亏,待足何时足。
前车弃道旁,何人肯推毂。
税驾息樊丘,安知非为福。
造化任推移,不问君平卜。
时事难揣量,江河变陵谷。
人生无百年,云谁相逼促。
千秋魏伯阳,还期踵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