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婵娟易变迁,纵然残缺亦相怜。
人生几见长圆月,侬意原如不尽天。
鸳侣惊飞伤往事,花枝笑倚忆当年。
创痕泪渍斑斑在,绮貌奇情心永镌。
莫道婵娟易变迁,纵然残缺亦相怜。
人生几见长圆月,侬意原如不尽天。
鸳侣惊飞伤往事,花枝笑倚忆当年。
创痕泪渍斑斑在,绮貌奇情心永镌。
这首诗《晓因望后对月有感再慰以诗》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通过月亮的残缺与圆满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恒久。
首联“莫道婵娟易变迁,纵然残缺亦相怜”,开篇即以月亮的美态引出主题,提醒人们不要轻易认为美好事物会轻易改变,即使月亮有残缺之时,也依然值得我们怜惜。这里运用了月亮的自然现象来象征人生的不完美,但其内在的美与价值不应因此而减损。
颔联“人生几见长圆月,侬意原如不尽天”,进一步将人生的短暂与月亮的永恒进行对比,指出在人的一生中,能够见到完整月亮的机会并不多,而个人的情感却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无垠,永不枯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而情感永恒的感慨。
颈联“鸳侣惊飞伤往事,花枝笑倚忆当年”,通过鸳鸯鸟的惊飞和花枝的轻倚,分别象征着爱情中的分离与重逢,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这一联描绘了情感经历中的酸甜苦辣,既有离别的伤痛,也有重逢时的欢笑,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
尾联“创痕泪渍斑斑在,绮貌奇情心永镌”,总结全诗,指出尽管曾经经历过创伤,留下了斑斑泪痕,但那份绮丽的情感和奇异的情愫,却永远镌刻在心中,无法磨灭。这一联强调了情感的深刻与持久,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中的美好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情感、记忆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思。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后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言人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消,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
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
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世上皆如梦,狂来止自歌。
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
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
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