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山瘦耸晚山寒,泪眼如何湿未乾。
心向夜炉灰久死,梦回风烛骨先酸。
少曾鬻发宁忧耄,老得含饴始觉难。
西掖词官旧邻并,冯谁传作画图看。
肩山瘦耸晚山寒,泪眼如何湿未乾。
心向夜炉灰久死,梦回风烛骨先酸。
少曾鬻发宁忧耄,老得含饴始觉难。
西掖词官旧邻并,冯谁传作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庆祝寿辰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首联“肩山瘦耸晚山寒,泪眼如何湿未乾”,以山的瘦削和晚山的寒冷象征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艰辛,泪眼未干则暗示了母亲为子女付出的辛劳与情感的深厚。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
颔联“心向夜炉灰久死,梦回风烛骨先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夜炉灰烬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梦回风烛则暗示了母亲在梦境中对子女的牵挂与思念,骨先酸则表达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感到的痛苦。这一联通过内心世界与现实境遇的对比,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尽的关爱与牺牲精神。
颈联“少曾鬻发宁忧耄,老得含饴始觉难”,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无忧无虑与老年时的辛酸苦楚,强调了母亲在不同生命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变化。鬻发即卖发,古代妇女为了生活所需,有时会卖掉自己的头发换取钱财,此处用以形容年轻时的艰难。含饴则是指享受天伦之乐,老年的母亲终于能够享受到子女的陪伴,却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易与辛酸。
尾联“西掖词官旧邻并,冯谁传作画图看”则以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为例,表达了对母亲长寿与幸福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希望后人能铭记并传承这份母爱之情的愿望。通过将母亲的形象与历史中的美好形象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母亲形象的细腻刻画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岁月流转中家庭情感的珍贵与脆弱。语言质朴而深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
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
何妨傍竹依梅。
待青眼春回一笑开。
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
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天难问,便陶门汉苑,一任安排。
举世纷纷,风靡波流,名氛利埃。
有幽人嘉遁,长年修洁,寒花作伴,竟日徘徊。
餐荐夕英,杯迎朝露,世味何如此味哉。
扬扬蝶,尽弄芳来往,我又奚猜。
双溪约玉林梅。
拟真到庄门一扣开。
奈衢山风急,勒教回驾,横塘水弱,未许浮杯。
恨结停云,神驰落月,白雪风前忽堕来。
教儿唱,侑衰翁一醉,无闷堪排。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
逄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
立玉林深,散花庵小,中有然自在身。
诗何似,似苏州闲远,庾府清新。
青鞋布袜乌巾。
试勇往蓉溪一问津。
有心香一瓣,心声一阕,更携阿艾,同寿灵椿。
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
聊添我,作风流二老,岁岁寻盟。
雪霁春已半,露重午方喧。
一筇拄上高绝,便觉眼前宽。
指点数家楼阁,检校一村花柳,绿水接青烟。
峦岫竞围绕,风日更清妍。
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
少年正尔行乐,谁复顾华颠。
自有此丘此坂,那得游人箫鼓,暖响出中天。
归步不妨晚,恰则月初弦。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
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
惭愧何郎。
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
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
后来一辈枵枵。
甚声响都如鹦鹉娇。
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
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
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
叹年光婉晚,蒲柳质、易惊秋。
况念远怀人,停云幂幂,时雨飕飕。
西风堕来雁信,似知予、竟日倚溪楼。
报道归调汤剂,不知谁护衣篝。
悠然富贵不须求。
安乐万缘休。
但饱饭煎茶,婆娑永日,也胜闲愁。
寒花自便寂寞,怕纷纷、蝶引与蜂勾。
莫问障从何起,只凭心有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