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芳根自不群。每于霜后播清芬。
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
情脉脉,思纷纷。绕窗吟咏理馀薰。
卷帘人在西风里,知是新来瘦几分。
三径芳根自不群。每于霜后播清芬。
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
情脉脉,思纷纷。绕窗吟咏理馀薰。
卷帘人在西风里,知是新来瘦几分。
这首宋词《鹧鸪天·咏菊》是陈德武所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寄托。"三径芳根自不群",开篇即赞美菊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根深叶茂,与众不同。"每于霜后播清芬",进一步强调菊花在秋霜中散发出的清香,象征坚韧与高雅。
"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通过蝴蝶的羞涩和征鸿的远飞,反衬出菊花的静谧与孤芳自赏,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脉脉,思纷纷",诗人沉浸在对菊花的深情凝视中,思绪纷飞,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或思念。
"绕窗吟咏理馀薰",诗人对着菊花低吟浅唱,享受着它的香气,仿佛在回味往昔的美好时光。"卷帘人在西风里,知是新来瘦几分",最后以人的情感变化收尾,借西风和帘人的消瘦,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可能因之而生的某种情感触动,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菊花为载体,寓言寄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月中桂树三千尺,吴刚斫之不能得。
桂林樵者今如何,万顷秋山白云白。
樵者早年才力高,论诗自许诗中豪。
前辈衣冠识文献,中年词赋含风骚。
词林艺圃渺无极,撷秀采奇随所择。
袖中玉斧光芒寒,眼前不用生荆棘。
旧来种桂高成林,团团十亩悬清阴。
明月流辉夜如水,西风吹梦香浮襟。
客来有酒林下酌,酒酣共说归樵乐。
江上渔翁寻旧约,一声长啸山花落。
君不见南山捷径芳草迷,东山别墅寒鸦飞。
明朝若遇围棋客,斧柯烂尽君无归。
我观桂林图,喜极翻长吁。
江山城郭不盈幅,恍若经行千里馀。
宦游往岁罗文学,此图正为思亲作。
戏綵魂飞白鹭洲,望云肠断楚王阁。
自从南北吹战尘,边鸿不到江鱼沈。
有子芳年滞乡国,长日揽图思桂林。
父在桂林独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
太平干禄为亲荣,今日官高渺何许。
还君此图神凛然,忠臣孝子无后先。
一家骨肉眼前好,百岁功名纸上传。
君不见太真来作南洲客,秃衿老泪伤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