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读书堂,堂下才几席。
常年曝背地,兄弟兼子侄。
长者坐藜床,稚者把书帙。
此段不可忘,何时复能集。
我家读书堂,堂下才几席。
常年曝背地,兄弟兼子侄。
长者坐藜床,稚者把书帙。
此段不可忘,何时复能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家庭中浓厚的书香氛围。"我家读书堂,堂下才几席"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家庭的读书场所,虽空间不大,但承载着家族的文化传承。"常年曝背地,兄弟兼子侄"写出了家人在晴朗的日子里,不仅长者静坐藜床上阅读,连年幼的孩子也手捧书卷,显示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家庭学习的常态。最后两句"此段不可忘,何时复能集"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求知场景的怀念,希望未来能再次聚首共享读书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对知识的崇尚,具有浓厚的家庭亲情与文化气息。
人生孰无志,常恐时难逢。
隐士抱令德,显将树奇功。
顾已何拙讷,薄游向吴中。
山阳既□□,淮淝亦从戎。
遄归五湖澨,沦薄大江东。
钟阜宏帝宅,英俊集群公。
南冠幸成贷,短褐愿归农。
缪与曲台议,披云睹飞龙。
龙光烛宇宙,幽滞庶昭融。
忽祗齐甸役,河山方复重。
去乡日益远,怀亲心转忡。
徒劳倚闾望,书札难可通。
秦淮何浩浩,行子无留踪。
驱车出关去,仰睇冥飞鸿。
鸿飞不可驾,策马临北风。
惆怅人生不满百,一事无成头雪白。
回看幼累与老妻,俱是途中远行客。
匣中旧镜照胆明,昔曾见我髭未生。
朝巾暮栉不自省,老皮皴皱文纵横。
合掌髻子蒜许大,此日方知非是我。
暗数七旬能几何,不觉中肠热如火。
老去也,争奈何,敲酒盏,唱短歌。
短歌未竟日已没,月映西南庭树柯。
云密露晨晖,西园独掩扉。
雨新临断火,春冷著单衣。
榆荚奔风健,兰芽负土肥。
交亲不是变,自作寄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