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耸千重绿,堂开一镜明。
读来书几卷,坐到月三更。
山耸千重绿,堂开一镜明。
读来书几卷,坐到月三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首句“山耸千重绿”,以“千重绿”形容山峦叠翠,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勃勃。次句“堂开一镜明”,将房屋比作明亮的镜子,巧妙地映照出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接着,“读来书几卷”,描述了主人在书斋中阅读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文雅与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坐到月三更”,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沉浸于书卷之中的专注与忘我,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读书生活的热爱,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意境,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