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双分作顺流,风帆唤月不须收。
拈将印渚脩龄语,翘足微吟下济州。
一水双分作顺流,风帆唤月不须收。
拈将印渚脩龄语,翘足微吟下济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悟与心境。首句“一水双分作顺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水流在某一特定点分为两支,顺流而下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接着,“风帆唤月不须收”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帆赋予了召唤月亮的能力,营造了一种浪漫而自由的氛围,仿佛月亮也愿意随风帆一同游弋于水面之上,与之共舞。
“拈将印渚脩龄语,翘足微吟下济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印渚”这一意象,诗人似乎在水中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长河。而“脩龄语”则可能指的是对长寿、永恒的向往或对历史、传统的追溯。“翘足微吟”则描绘了诗人站立岸边,轻轻吟唱的情景,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最后,“下济州”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或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永恒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黄沙吹风暗京国,行子对面不相识。
踯躅难寻故旧欢,终日城南望城北。
忽逢侯生市上来,驻马相携饮百杯。
十年倾倒足怀抱,长沙富贵何有哉。
怒马高车去如驶,五侯七贵今如此。
落拓谁留一布衣,羁栖且共居萧寺。
萧寺论诗昼掩门,每当风雨坐朝昏。
一饭未曾遇知己,何况当年国士恩。
余昨偶从山东来,君今又向山东去。
回首方思泰岱云,别离无那燕台树。
燕台树下泪如线,此行羡子归乡县。
阁上如逢扬子云,道余挟策犹贫贱。
高皇养士三百秋,卫帅食恩等通侯。
铭钟书帛列上第,金樽玉案罗群羞。
一朝河上度欃氛,虎啸崤函不忍闻。
赤帜无色鼓声死,婴城惟有崔将军。
将军开国世家子,轻裘缓带谈经史。
吹篪时过大司农,北斗西豪俱在此。
昭阳之冬月无阳,野斗豺虎色玄黄。
决眦不知有锋刃,疾呼白日生冰霜。
臣矢已穷力战久,侧身誓天不相负。
已拚先溅侍中血,宁料如生元帅首。
纷纷侍卫尽同朝,今何蕤萎昔何骄!
朝行出攻暮不返,岁寒松柏乃后凋。
后来传疑未传信,壶祠蠋墓无人问。
长留遗像天地间,勇者成仁懦者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