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是谁人有,今为佛地初。
天光云变幻,楼影树扶疏。
挈鼓来川后,燃灯借望舒。
白头聊独卧,何必坐茅渔。
昔是谁人有,今为佛地初。
天光云变幻,楼影树扶疏。
挈鼓来川后,燃灯借望舒。
白头聊独卧,何必坐茅渔。
这首诗描绘了幻云楼在自然光影与人间活动交织下的独特景象。首句“昔是谁人有,今为佛地初”以疑问开篇,引出对幻云楼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暗示了时间流转与空间变化的主题。接着,“天光云变幻,楼影树扶疏”两句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观与静态的人造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此活动的场景,“挈鼓来川后,燃灯借望舒”,生动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建筑之间进行的精神活动,以及借助自然之光进行的仪式或聚会。最后,“白头聊独卧,何必坐茅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无论是独自静卧还是置身于自然之中,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整首诗通过对幻云楼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长安道,无人行,黄尘不起生榛荆。
高山有峰不复险,大河有浪亦已平。
向来百二秦之形,秪今百二秦之名。
我闻人固物乃固,人不为力物乃倾。
将军誓守不誓战,战士避死不避生。
杀人饱厌敌自去,长安有道谁当行。
黄尘漫漫愁杀人,但见蔽野鸡群鸣。
河东游子泪如雨,眼花落日迷秦城。
长安道,无人行,长安城中若为情。
萱草生庭阶,慈母居高堂。
托此忘其忧,永言跻寿康。
人言千岁桃,可以献寿觞。
萱草儿女花,岂解凌风霜。
宁知孝子心,爱日日为长。
小草固无情,我心岂能忘。
朝餐芼其荣,夕佩纫其芳。
烦忧阮云释,寿考而无疆。
伯兮如可续,再赋难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