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
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
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开篇“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两句,以动人的笔触展现了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嬉戏的景象,同时也勾勒出了岸边树木与水平线交织的画面,其中“凫鹥”指的是一种水鸟,可能是鸥类或雁类,形态优雅,它们在水波间穿梭、起舞,显得生机勃勃。树木则将绿意延伸至远处的横塘(可能是一种堤岸或者道路),营造出一片生趣盎然的景致。
接着“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两句,则是对景色更深层次的描绘。这里的“远近”表明了视角的广阔,从远处到近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而“蘼芜”一词则增添了一份柔和与细腻,给人以层次丰富之感。至于“吴宫总夕阳”,这里的“吴宫”很可能是指古代吴国的遗址或者相关建筑,而“总夕阳”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份历史沧桑的眷恋和留恋,似乎整个古老的建筑都被晚霞所笼罩,显得格外庄严而又不失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切情感和敬畏之心。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本无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
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
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
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
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
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
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
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
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
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
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
本树何曾动,凋叶有来冬。
叶落明年发,根深不怕风。
但能勤力护,勿使火兼虫。
毁坏本根者,万劫堕贫穷。
如今忧生死,犹如颠哭空。
不知空本无,如翳生眼中。
眼明虽说实,不可顺盲聋。
《偈颂三十首·其十五》【宋·释印肃】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本无有指,妄言色空。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本树何曾动,凋叶有来冬。叶落明年发,根深不怕风。但能勤力护,勿使火兼虫。毁坏本根者,万劫堕贫穷。如今忧生死,犹如颠哭空。不知空本无,如翳生眼中。眼明虽说实,不可顺盲聋。
https://shici.929r.com/shici/AIPUD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