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佛法轮回的深刻体悟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开篇“可畏三界轮”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对世间生死流转的敬畏之心。“念念未曾息”则展现出诗人对于这永无止境的苦难不断思考的状态。
接着,“才始似出头, 又却遭沈溺”描绘了生命在轮回中不断沉浮的景象。这里“出头”意味着暂时脱离痛苦,而“遭沈溺”则是又一次陷入深渊。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生死流转的无常和痛苦。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灰心,“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信仰和依赖。这里“非非想”指的是不执著于世间的幻相,而是通过修行来断除烦恼。“盖缘多福力”则强调了积累福德、增强内在力量的重要性。
最后,“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真理的追求,以及一旦悟到真相,就能获得永恒解脱的信念。“争似”意味着急切地希望,“识真源”是指认识到生命和世界的根本真理,而“一得即永得”则暗示了一种一劳永逸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精神解脱的渴望。通过这简洁而富有力的语言,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世间苦难、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好山无定姿,最喜秋林晚。
云峰似几平,眺望一何远。
邈哉郭河阳,妙笔凌北苑。
玉堂留画幢,旷若陟层巘。
正如湖海士,物外得嘉遁。
又如蕴藉人,含意独深稳。
为吟画中山,秋入新诗本。
遥知石桥边,有人方策蹇。
芙蓉开遍芳塘,薰风倍觉湖天好。
爱花心性,北窗簟滑,起来偏早。
王母瑶池,麻姑琼海,更谁窈窕。
枉惹他游女,暗增羞妒,频低首,临波照。
一段氤氲芳气,画阑前、紫云萦抱。
忽思泰华峰头,玉井搴来寒峭。
欲去无因,步虚声里,梦云空绕。
看层霄、鹤起凌风,何日尽收烦恼。
叹离情一往一重来,可似海门潮。
已千秋期许,十年建立,两地忧劳。
又道如形伴影,彼此不容招。
底事扁舟上,回首迢迢。
待向梅关北去,倩宾鸿寄语,云阔天高。
想闻声欲下,转眼失鹪鹩。
更有时、连床续梦,怕冰霜、折断岁寒梢。
晨钟起、添些风雨,相助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