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轩半落偏近沼,依云倚阑孤眺。
披襟谡谡,隔水笙簧幽窈。
孙绰庭前陶令宅,秋枕上、数声清晓。堪效。
似黄庭惯写,君家逸少。把镜王濛自照。
羡斯人、宜置海山蓬岛。轻阴满地,洗耳科头都好。
一曲樵歌三弄笛,尽消受、断鸿残蓼。应笑。
念几度悲秋,著书人老。
层轩半落偏近沼,依云倚阑孤眺。
披襟谡谡,隔水笙簧幽窈。
孙绰庭前陶令宅,秋枕上、数声清晓。堪效。
似黄庭惯写,君家逸少。把镜王濛自照。
羡斯人、宜置海山蓬岛。轻阴满地,洗耳科头都好。
一曲樵歌三弄笛,尽消受、断鸿残蓼。应笑。
念几度悲秋,著书人老。
这首清代丁澎的词,以"层轩半落偏近沼"起笔,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楼阁半掩于池塘边,仿佛与云天相接,诗人独自凭栏远望。接着,词人通过"披襟谡谡,隔水笙簧幽窈"的描写,展现出乐声从水上传来,如丝竹之音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清幽。
"孙绰庭前陶令宅,秋枕上、数声清晓",诗人借典故,将自己置于陶渊明的意境中,秋夜醒来,听到几声清脆的鸡鸣,更显宁静与淡泊。"堪效。似黄庭惯写,君家逸少",这里赞誉对方书法如同王羲之般飘逸,暗寓对主人才华的赞赏。
下片转而写到主人自我欣赏的形象,"把镜王濛自照",以王濛自比,表达对自我才情的认同。"羡斯人、宜置海山蓬岛",进一步赞美主人超凡脱俗,如同隐居仙境之人。"轻阴满地,洗耳科头都好",描述了环境的清雅,连洗耳的动作都显得闲适。
最后,词人以"一曲樵歌三弄笛,尽消受、断鸿残蓼"收尾,描绘出悠扬的笛声和孤独的雁影,营造出一种寂寥而美好的氛围。结尾"应笑。念几度悲秋,著书人老",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寓含着对主人专注学问的敬佩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主人的赞赏,也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