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城南乞,蓬头发正多。
羞他中国变,屡被市人呵。
入夜语还泣,沿街骂且歌。
沟渠绝粒死,此志是如何?
传道城南乞,蓬头发正多。
羞他中国变,屡被市人呵。
入夜语还泣,沿街骂且歌。
沟渠绝粒死,此志是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在南京城南,一位乞讨者蓬头垢面,因年老体衰而备受市井之人的冷嘲热讽。夜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泣,一边哀歌一边咒骂。最终,因饥饿难耐,选择在沟渠中绝食而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面对不公与冷漠时的无奈与抗争。诗中蕴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朝阳有异士,曾造重华庭。
一鼓南风曲,万物为和平。
东姬及汉晋,秦楚无馀声。
彼或怨以怒,又或淫而倾。
素弦不为理,千载怀幽贞。
美哉昌黎伯,掇拾风雅英。
颀然作十操,拟托周孔名。
辞情或微隐,古意谁能徵。
抱琴适东海,乃遇邹阳生。
广操一紬绎,援琴为我听。
三叹有遗音,始足扩其情。
天地既寥廓,日月行清明。
夜忽梦圣哲,吾衰感精灵。
起谢抱琴士,伐木何丁丁。
长揖出门去,幽思秋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