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班师还,永日游山水。
城隅得风洞,爱玩心难已。
攒石多巉岩,方圆乱相峙。
峰高易倾侧,崖落势不止。
绝壁窥天窗,光从潭底起。
盘旋上松门,狼藉踏花蕊。
萝林外冥郁,石乳中奇诡。
玉床既膏滑,丹灶无泥滓。
惊濑不因风,水石自相使。
飞溜吐复吞,空响震心耳。
坐久机虑忘,一息归无始。
终日介马驰,佳憩乃得此。
无人共胜赏,窃忆秦夫子。
解组初投閒,老易重为理。
用亢得无悔,知足自多祉。
褰溯任所适,渊默人难指。
留侯岂仙人,导引诚有以。
蝉蜕帝王中,功名同敝屣。
自我班师还,永日游山水。
城隅得风洞,爱玩心难已。
攒石多巉岩,方圆乱相峙。
峰高易倾侧,崖落势不止。
绝壁窥天窗,光从潭底起。
盘旋上松门,狼藉踏花蕊。
萝林外冥郁,石乳中奇诡。
玉床既膏滑,丹灶无泥滓。
惊濑不因风,水石自相使。
飞溜吐复吞,空响震心耳。
坐久机虑忘,一息归无始。
终日介马驰,佳憩乃得此。
无人共胜赏,窃忆秦夫子。
解组初投閒,老易重为理。
用亢得无悔,知足自多祉。
褰溯任所适,渊默人难指。
留侯岂仙人,导引诚有以。
蝉蜕帝王中,功名同敝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偶从风洞眺望始安山水赋呈秦使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山水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作者班师归来后,每日游历山水的情景,对一处名为“风洞”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洞周围的自然景观:岩石错落有致,有的险峻,有的圆润;山峰高耸,易于倾斜,悬崖峭壁仿佛直插云霄,阳光从深潭底部透出,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松树环绕,花蕊纷飞,藤蔓覆盖的树林显得幽暗而神秘,石乳则展现出奇异的形态。玉床光滑,丹灶洁净,水流潺潺,即使没有风的推动,水与石的相互作用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长时间的静坐让作者忘却了世俗的忧虑,仿佛进入了无始的世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游览山水后的感悟,认为这种超脱尘世的体验如同秦始皇帝的功名一样,最终都将被历史遗忘,唯有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才是真正的福祉。同时,诗人也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留侯张良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引导人们走向内心平和之道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江头云黄天酝雪,树枝惨惨冻欲折。
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
黄茅终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
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
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
高怀志丘壑,既足不愿馀。
惜哉三径荒,滞彼天一隅。
小筑聊自适,空园辟榛芜。
清影吊高槐,气与西山俱。
何以开子颜,庭柯作森疏。
月露洗尘翳,天风吹笙竽。
方其寓目时,万象供啸呼。
终然成坐忘,天地犹空虚。
券外果何有,浮云只须臾。
乃知钟鼎丰,未胜山林癯。
渊明死千年,日月走名誉。
不肯见督邮,归来守旧庐。
可怜骨已朽,后有谁继渠。
愿子副名实,此事吾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