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二》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劳苦天涯只自知,周南留滞岂胜悲。

八千里外神君垒,咫尺碑中幼妇辞。

去国勿惭成子母,归家犹幸引孙儿。

鲤庭十载今朝合,不是门闾独倚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名为《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的第二章,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对一位名为方先生的友人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

首句“劳苦天涯只自知”,点明了方先生在远方的艰辛与孤独,只有他自己能够深刻体会。接着,“周南留滞岂胜悲”一句,表达了方先生在异地滞留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难以言表,只能深深埋藏于心底。接下来的“八千里外神君垒,咫尺碑中幼妇辞”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方先生与远方的亲人相隔万里,如同神君垒一般遥不可及,而近在咫尺的碑文上却记载着幼妇的辞世,暗示了方先生失去亲人的悲痛。

“去国勿惭成子母,归家犹幸引孙儿”两句,描绘了方先生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两难选择,他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感到羞愧,即使是在异国他乡,也要坚强面对;同时,他也庆幸自己还能回到家中,见到孙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最后,“鲤庭十载今朝合,不是门闾独倚时”两句,表达了方先生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以及对过去独自一人生活的怀念,强调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方先生离别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亲情的珍贵,以及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林熙春以深情的笔触,传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庭、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咏史十一首·其五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

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

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

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0)

感遇四首·其三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

不自娇玉颜,方希鍊金骨。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

紫宫誇蛾眉,随手会凋歇。

(0)

送殷淑三首·其二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0)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

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

近楼依北户,隐砌净游尘。

鹤寿应成盖,龙形未有鳞。

为梁资大厦,封爵耻嬴秦。

幸此观光日,清风屡得亲。

(0)

旅夜闻笛

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

一声来枕上,孤客在天涯。

木末风微动,窗前月渐斜。

暗牵诗思苦,不独落梅花。

(0)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

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

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

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