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名利意何如,常爱清幽学隐居。
隔院桃花红入砚,压檐竹叶绿侵庐。
忘机静对枝头鸟,有味堪亲架上书。
薄暮偶来溪畔立,风吹萍散数游鱼。
删除名利意何如,常爱清幽学隐居。
隔院桃花红入砚,压檐竹叶绿侵庐。
忘机静对枝头鸟,有味堪亲架上书。
薄暮偶来溪畔立,风吹萍散数游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闲居时的心境和环境。首句"删除名利意何如"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摒弃名利的淡泊心态。"常爱清幽学隐居"则直接点明诗人向往清静隐逸的生活。
"隔院桃花红入砚,压檐竹叶绿侵庐"通过桃花映红砚台、竹叶翠绿蔓延至屋檐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居所的雅致与生机,富有诗意。"忘机静对枝头鸟"写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世事烦扰,静静欣赏鸟儿在枝头的鸣叫。
"有味堪亲架上书"进一步强调读书的乐趣,表明诗人享受在书海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时光。最后,"薄暮偶来溪畔立,风吹萍散数游鱼"以傍晚时分在溪边驻足,观察随风飘散的浮萍和游鱼,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隐居生活的画卷,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步陟高高寺,徐行不用扶。
青天晴又雨,山色有还无。
句向闲中觅,茶因醉后呼。
所怀论未足,何乃又征途。
古郡草为城,怀贤隔此扃。
水风凉远树,河影动疏星。
江国晴犹润,烟林暮转青。
荷锄曾有约,独喜带骚经。
州名因水得,此地昔曾游。
自有欧公宅,常多儒者流。
野花开别岸,春色在行舟。
勉就诗书教,名高不用求。
翰墨绝畦径,言词中律度。
笔落风雨惊,诗得江山助。
不食烟火语,说到精髓处。
升堂必入室,由道谁不户。
达者无后先,成贤特指顾。
要亦认意思,初不在章句。
伊欲登坛场,且阔著地步。
其中有活法,此理若大路。
所差只毫釐,相去已冠屦。
兰室味本同,莲社约此去。
把定心鸿鹄,直须盟鸥鹭。
多才夙究明,一见已颖悟。
貂续不胜情,用得以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