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接海霞,疏林藏不尽、欲栖鸦。
回廊曲槛别人家,征鸿外,风冷夕阳斜。
灯暗鼓三挝。望中烟隐树、月笼沙。
白云如梦绕天涯。梧桐雨,和泪滴寒莎。
城上高楼接海霞,疏林藏不尽、欲栖鸦。
回廊曲槛别人家,征鸿外,风冷夕阳斜。
灯暗鼓三挝。望中烟隐树、月笼沙。
白云如梦绕天涯。梧桐雨,和泪滴寒莎。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小重山》描绘了一幅秋日城楼晚景图。首句“城上高楼接海霞”以壮丽的景象开篇,展现出城楼高耸直入云霄,与天边的晚霞相接,营造出开阔而深远的画面。接着,“疏林藏不尽、欲栖鸦”细腻地描绘了稀疏的树林中,归巢的乌鸦欲飞未飞的动态,透露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回廊曲槛别人家”转而写到周围的环境,回廊曲折,栏杆精致,却不是自家的居所,流露出淡淡的离愁。远处,“征鸿外,风冷夕阳斜”,大雁南飞,夕阳西下,更添凄清之感。此时的光线渐暗,“灯暗鼓三挝”,暗示夜幕降临,鼓声三响,增添了时光流转的节奏。
“望中烟隐树、月笼沙”描绘了视野中的朦胧景色,烟雾笼罩着树木,月光洒在沙滩上,营造出一种迷蒙而神秘的意境。最后,“白云如梦绕天涯。梧桐雨,和泪滴寒莎”以象征手法收尾,云彩如梦,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思绪,梧桐雨滴落,似乎带着词人的情感融入了寒冷的莎草之中,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城楼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感的渗透,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