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韵呈王臣兼简同社诸公》
《再用韵呈王臣兼简同社诸公》全文
宋 / 程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亭下江波绿样衫,亭前山势走惊骖。

心如胡马犹思北,梦比飞乌正绕南。

银笔新书时有省,金銮故事不须谈。

经纶从昔须贤哲,洗眼诸公国论参。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国家的深沉思考。首句“亭下江波绿样衫”以“绿样衫”比喻江水,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碧绿之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亭前山势走惊骖”则通过动态的山势和“惊骖”(受惊的马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山川壮丽、气势磅礴的氛围。

接下来的“心如胡马犹思北,梦比飞乌正绕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诗人的心境比作思念北方的胡马,以及梦境中环绕南方的飞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句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银笔新书时有省,金銮故事不须谈”两句,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思考,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历史往事的淡然态度,暗示着诗人对于当下与未来的关注,而非仅仅停留于过去的经验与故事之中。

最后,“经纶从昔须贤哲,洗眼诸公国论参”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理想与期待,即认为治理国家需要贤能之士,同时也表达了对同僚及诸公参与国家大事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更蕴含了其对个人情感、历史反思以及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作者介绍

程洵
朝代:宋   字:允夫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生辰:1184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猜你喜欢

屿上即景二首

骑危一望碧挣摐,沙觜涛头走怒泷。

眺海云生红土岭,看山日挂绿萝窗。

帆风鲨艇趋澎澳,驶浪乌艚上浙江。

万里汪洋空极目,天涯何处认闽邦!

(0)

风暴晚稻四首

四野寡桑麻,耕犁事已细。

灾厉与暴徵,谁复田园计!

如何田价昂,寸土需重币?

总由谋生隘,食租当急济。

其奈贾平章,蓄买公田势!

洛阳千万顷,纸市有前例。

兹事漫具论,我当树六艺。

田宅虽就荒,树木爱阴翳。

带草生书窗,幽花对庭际。

春至百物温,空廪亦度岁。

(0)

寄别,叠梅樵韵·其一

沧桑陆海荡蛟舟,屈子问天赋远游。

家国沦胥三比日,乾坤萧索四围秋。

伧荒人物争依晋,灭裂衣冠益慕周!

送去如登仙岛路,故山虽好不堪留。

(0)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其四

远海遥天缺一环,舟胶水涸到蓬山。

果然雨碎长平瓦,信是风吹大散关。

骇浪惊涛号泣痛,残霞斜照血痕殷。

扶馀不见虬髯客,故国云容有赭颜。

(0)

感愤时事,再赋

衮衮诸公如傀儡,朝求神仙夕尚鬼。

堂堂衣冠不自存,苦把貂蝉续狗尾。

叶公好龙已非龙,乃好殊俗小雕虫。

钩辀口舌成才隽,胪列皮毛为化工。

有兴不浅是老子,无物可观信恼公。

呜呼中法能求实,随处可生新艺术。

不然西法亦腐烂,覆辙后先总如一。

君不见西国亦有弱与强,强者不少兴与亡?

刻舟求剑去已远,胶柱鼓瑟宁非伧!

自丧黄钟宝康瓠,实弃苏合亲蛣蜣。

我谓有道兴征伐,蚩尤终不敌轩皇。

(0)

吊郑延平

天尽接海水,突兀岩岛横。

至今风雨夜,时闻人马声。

层波出洪啸,互答长鲸鸣。

痛哉骑鲸人,一去水泙泙!

拓地辟荆榛,绣壤错经营。

志气无六合,虎视蛟龙争。

千秋鹿耳门,风静怒涛生。

废楫在海底,曾至金陵城。

至今吴、越间,耳震孙郎名。

千丈晴霞出,犹疑为旂旌。

遗志不得伸,海大为不平。

舆图归一统,庙貌褒忠贞。

昔年游赤崁,春秋礼齍盛。

閒登望海台,兴废几时更!

彷佛崖山麓,孤臣痛哭情。

我朝君犹恨,况为外夷并!

古城有遗址,白日穴鼯鼪。

阴风扑人面,大厦重见倾。

郑公今不作,当世谁支撑!

神州竟中绝,无复古簪缨。

望风长叹息,头发空鬡鬇!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