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
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
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
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
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觏所作,名为《感叹二首·其二》。诗中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评价的深刻反思。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这两句表明了当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时,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得到宽恕;相反,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即使是微小的不端行为也会被人们所指摘。
“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这里的“王路”指的是正义之路,“枯槁”比喻那些已经失去生机和力量的东西。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即便是在公认的正确道路上,也需要小心谨慎,因为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遭受非议。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情况,即人们在说话时要非常谨慎,一旦话语脱口,就很难收回,因此常常会产生后悔之情。
“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诗人通过“自省”(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于自己行为的不断审视和要求,同时也暗示了对于他人的宽容态度,因为每个人都有其局限和不足。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缓。”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当代贤士的赞美之词,“簪缓”在这里代表着高尚的品德。诗人认为,在当下这个时代,真正的贤者并无不良的行为存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社会公义以及对同侪的尊重态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语言表达,李觏展现了自己对于道德高尚和自我约束的追求。
武陵溪涨如雷嗔,武陵花开绣锦茵。
我欲携家傍松竹,君翻束带趋风尘。
风尘澒洞蔽赤日,鬼蜮魍魉争趁人。
小吏善获上官意,美曹佳职须金银。
眼中虎冠拥旌节,流毒溟涨过暴秦。
但得辇轮奉山岳,迁擢迅迈通鬼神。
咄嗟世涂尽若尔,君行欲往将谁因。
方今宰相嗤平津,夜光按剑安抱珍。
渭川千亩等万户,彭泽五斗轻秋旻。
况植君家百年德,诸甥玉立高嶙峋。
有儿如此蚤富贵,何必京洛追华轮。
茶铛风雨沸新绿,糟床滴沥倾馀春。
愿君小试便拂衣,碧溪短棹钓纤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