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雨金并雨粟,岂真神鬼输运速。
为祥为孽理未明,不耕而穫恐非福。
蚩蚩苗民何所知,但喜有粟从天贻。
饥者易食聊一饱,化浆为血心始疑。
闻之远近尽惊诧,虫灾况复当此时。
余思风力称最雄,能搴巨石旋空中。
矧知小物任飘陨,祗讶色味微不同。
古今异事多讹传,比来目击信有焉。
鬼方妖幻纷堪纪,何必齐谐志怪篇。
昔闻雨金并雨粟,岂真神鬼输运速。
为祥为孽理未明,不耕而穫恐非福。
蚩蚩苗民何所知,但喜有粟从天贻。
饥者易食聊一饱,化浆为血心始疑。
闻之远近尽惊诧,虫灾况复当此时。
余思风力称最雄,能搴巨石旋空中。
矧知小物任飘陨,祗讶色味微不同。
古今异事多讹传,比来目击信有焉。
鬼方妖幻纷堪纪,何必齐谐志怪篇。
这首诗名为《豆异》,是清代诗人陆世楷所作。诗中描绘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奇异想象与解读,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疑惑与好奇。
诗开篇即引用“昔闻雨金并雨粟”的典故,引出对自然奇观的讨论。接着提出疑问:“为祥为孽理未明”,表达了对这些现象性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随后,诗人以“不耕而穫恐非福”表达对丰收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普通民众的描述,“蚩蚩苗民何所知”,展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单纯喜悦。“但喜有粟从天贻”,体现了他们对粮食的渴望和对上天恩赐的感激。然而,“饥者易食聊一饱,化浆为血心始疑”,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食物时的疑惑和不安。
诗中还提到了“闻之远近尽惊诧”,反映了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广泛震惊和关注。紧接着,诗人通过“虫灾况复当此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与自然灾害有关,增加了事件的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探讨了“古今异事多讹传”,强调了历史记载中的不确定性,并表达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真实性的怀疑。同时,诗人也提到“余思风力称最雄,能搴巨石旋空中”,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矧知小物任飘陨,祗讶色味微不同”,诗人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奇妙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人类反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同时,诗中蕴含的哲学意味和社会观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价值。
霜气横秋雯,暮鸟归何迟。
犬疾墓草枯,风劲冥鸿坠。
苍茫云树中,目极百忧萃。
人各有其怀,浅深随所寄。
景物感凋衰,抚心时一慨。
阮藉穷途哭,荆轲易水泪。
首阳伯叔歌,东篱彭泽醉。
孤英与节烈,情愫当无二。
茫茫靡所归,安得不丧志。
我昔二十馀,怀古多寤寐。
缅想百年终,身没名何为。
愧彼巢居人,万感消食睡。
茅茨三两间,言笑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