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春江雨后山,看云如入画图间。
何人肯袖渔竿手,闲却扁舟在水湾。
长忆春江雨后山,看云如入画图间。
何人肯袖渔竿手,闲却扁舟在水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过后山色之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长忆春江雨后山”,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春雨洗礼后的山景图,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景象的回忆。春雨之后,山色更加清新,仿佛被洗尽铅华,展现出其最原始、最纯净的一面。
次句“看云如入画图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视觉上的美感体验。诗人将眼前的云彩比作画卷中的元素,暗示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云与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接着,“何人肯袖渔竿手,闲却扁舟在水湾”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诗人似乎在问:在这个充满美景的世界里,为何有人会选择放弃垂钓的乐趣,让扁舟闲置一旁?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既展现了对眼前景色的赞叹,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设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哲思。
萸佩凝香,菊屏呈艳,秋光正妍。
喜琼苏刚熟,冰桃堪蔫,欢联雁序,会集群仙。
剪烛论文,拈针绣佛,煮茗常烹第二泉。
开兰阁,看添寿海鹤,争舞阶前。龙涎篆袅炉烟。
更灯爇、长明照绮筵。
羡诗探六义,家传风雅,书娴八法,学绍渊源。
吃露餐霞,吟风啸月,涤尽尘心隐绿天。
倾心听,听琅璈竞奏,写遍红笺。
寒塘暮雨,有相呼倦侣,宵渡凄冷。
似此天涯,长向西风,消磨如许瘦损。
平沙浅草苍茫里,正一样、飘零无定。
认遥空、点就疏痕,绝似离人倩影。
容易年华换了,霜泥数爪迹,吹散萍梗。
辛苦浮生,怎及闲鸥,日日水边睡稳。
衡阳便是伤心地,已信断、乱峰难问。
剩牢愁、独抱无眠,听遍辘轳金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