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穷且僻,况复阻凶饥。
破屋人何在,空山鸟自归。
儿童多素韠,妇女祇青衣。
好雨兆丰岁,斯民其庶几。
南安穷且僻,况复阻凶饥。
破屋人何在,空山鸟自归。
儿童多素韠,妇女祇青衣。
好雨兆丰岁,斯民其庶几。
这首诗描绘了南安地区的贫困与荒凉,以及自然界的生机与希望。首句“南安穷且僻,况复阻凶饥”点明了地点的偏远和生活的艰难,接着“破屋人何在,空山鸟自归”通过破败的房屋和自由飞翔的鸟儿形成对比,展现了人去屋空、山静鸟鸣的景象,寓意着人的离散与自然的宁静。
“儿童多素韠,妇女祇青衣”描绘了当地人民简朴的生活状态,孩子们穿着朴素的衣物,妇女们则穿着青色的衣服,体现了生活的节俭与朴素。最后,“好雨兆丰岁,斯民其庶几”表达了对雨水的期盼,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寄寓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南安地区在困境中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未来能够摆脱困境、迎来丰收的美好愿望。
朝发南山阳,夕息北江湄。
舍舟登高隰,辍策步郊岐。
曾岩既明媚,曲泛亦涟漪。
俯聆虚壑籁,仰睇崇冈枝。
清泉漱积石,珍木列平陂。
高下竟何辨,丰茂皆欢怡。
幽兰发素采,丛桂含丹姿。
鲜鳞萃芳沚,好鸟逐轻飔。
鉴彼富春物,眷恋感予思。
岂惜违君子,但伤莫我知。
操持信难固,孤游良可悲。
孟冬之月天未寒,故乡喜气盈门阑。
吾见今日作秦赘,朱丝却藉麟胶完。
六礼殊愧阮修薄,且喜门第皆衣冠。
蘋蘩付托重贤淑,故事须知追孟桓。
鸡鸣昧旦相警戒,令汝九万扶摇抟。
含香簪笔排鹓鸾,儿乎早致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