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萧瑟画面。开篇“寒雁下荒洲”,设定了一个秋季的寂静与荒凉场景,远处有寒鸭落在废弃的洲渚之上,给人以时间的荒废和自然的冷清感。
接着,“寒声带影流”继续强化了秋天的声音效果,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冰冷的风声中夹带着树木投射下的长影,一种时间静止而空间延伸的意象。
“便寄书、不到红楼”,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这里的“红楼”通常指代繁华的地方或是情感的寄托,但书信未能送达,增添了几分哀愁。
“如此月明如此酒, 无一事、但悲秋。”这两句则转向内心的体验。在明亮的月光下饮酒,却无其他事情,只有对秋天的悲伤。这里的“悲秋”不仅是对季节的感慨,也可能包含了诗人对个人境遇或时代变迁的哀叹。
以下,“万弩落潮头。灵胥还怒不。”描绘了一种强烈的动态和紧张的情绪。万箭齐发,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与冲突,而“灵胥还怒不”则可能暗示着内心的不甘或对现状的抗争。
诗的后半段,“满湖山、犹是春愁。”即便是在秋天,但在湖山之间,依然有着春日的忧虑和思绪。这不仅表达了时间感上的混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诗人的情感到此似乎达到了一个顶点。涌金门或许象征着某种理想或者是逃离现实的手段,但最终的决断是在浓烟与野草中,不忍心继续前行。这一幕充满了无奈和放弃,是对整个诗篇情感的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语言简洁而富有层次,每一句都在构建一个既冷峻又充满情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