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多令·其三》
《唐多令·其三》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词  词牌: 唐多令

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萧瑟画面。开篇“寒雁下荒洲”,设定了一个秋季的寂静与荒凉场景,远处有寒鸭落在废弃的洲渚之上,给人以时间的荒废和自然的冷清感。

接着,“寒声带影流”继续强化了秋天的声音效果,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冰冷的风声中夹带着树木投射下的长影,一种时间静止而空间延伸的意象。

“便寄书、不到红楼”,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这里的“红楼”通常指代繁华的地方或是情感的寄托,但书信未能送达,增添了几分哀愁。

“如此月明如此酒, 无一事、但悲秋。”这两句则转向内心的体验。在明亮的月光下饮酒,却无其他事情,只有对秋天的悲伤。这里的“悲秋”不仅是对季节的感慨,也可能包含了诗人对个人境遇或时代变迁的哀叹。

以下,“万弩落潮头。灵胥还怒不。”描绘了一种强烈的动态和紧张的情绪。万箭齐发,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与冲突,而“灵胥还怒不”则可能暗示着内心的不甘或对现状的抗争。

诗的后半段,“满湖山、犹是春愁。”即便是在秋天,但在湖山之间,依然有着春日的忧虑和思绪。这不仅表达了时间感上的混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诗人的情感到此似乎达到了一个顶点。涌金门或许象征着某种理想或者是逃离现实的手段,但最终的决断是在浓烟与野草中,不忍心继续前行。这一幕充满了无奈和放弃,是对整个诗篇情感的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语言简洁而富有层次,每一句都在构建一个既冷峻又充满情感的世界。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访冯昌孝居士禅室士呈所见云从溪山因缘悟入示此

千竿修竹杂槟榔,十亩閒园旧辟疆。

是处便为参佛地,隔篱还有读书堂。

身前见色原清净,舌外闻声自广长。

却笑东坡太饶舌,无山无水也何妨。

(0)

别弟

远亲几岁阻承欢,又作孤鸿渡海澜。

学道蹉跎闻道晚,负恩容易报恩难。

高堂娱老荆花茂,客路逢秋布被单。

贫贱弟兄无可嘱,各将薇蕨劝加餐。

(0)

寄家山诸子

当时梦见醒来说,今日罗浮是昔渠。

在世可堪成孟浪,入山方解惜居诸。

高窗临树床头鸟,细石通泉屋角鱼。

旦夕到来观不足,依稀忘却八行书。

(0)

草色青青与胫齐,终年不过远公溪。

重拈旧话参驴脚,未得閒身逐马蹄。

山径用来微有路,桃花开日渐成蹊。

凭他检点经行处,白足分明不到泥。

(0)

过崧台感旧·其一

百川曾此一朝宗,荒殿犹存碧藓封。

野渡水寒朝饮马,江城云起昨从龙。

千秋离黍歌三阕,半夜苍梧梦九重。

自是六朝僧去后,逋臣多少作山农。

(0)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六

浊水滔滔不住流,寸胶珍重莫轻投。

僧眠冷榻旁栖鹤,人老荒村静牧牛。

金马风云销肮脏,铜驼荆棘枕骷髅。

门前大道如弦直,日久行多曲似钩。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