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几岁阻承欢,又作孤鸿渡海澜。
学道蹉跎闻道晚,负恩容易报恩难。
高堂娱老荆花茂,客路逢秋布被单。
贫贱弟兄无可嘱,各将薇蕨劝加餐。
远亲几岁阻承欢,又作孤鸿渡海澜。
学道蹉跎闻道晚,负恩容易报恩难。
高堂娱老荆花茂,客路逢秋布被单。
贫贱弟兄无可嘱,各将薇蕨劝加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别弟》。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分别时的深情与感慨。
首联“远亲几岁阻承欢,又作孤鸿渡海澜。”以“远亲”起笔,点出兄弟间相隔遥远,多年未能团聚,如同孤鸿独自穿越大海波澜,形象地描绘了兄弟间的离别之苦。
颔联“学道蹉跎闻道晚,负恩容易报恩难。”诗人自省,感叹自己在学道上蹉跎岁月,领悟真理来得太晚,而报答亲人之恩却总是显得艰难,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未能及时尽孝的遗憾。
颈联“高堂娱老荆花茂,客路逢秋布被单。”转而描写家中情景,高堂之上,母亲容颜如花,生机勃勃,而自己却在外漂泊,秋季来临,只能穿着单薄的布衣,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尾联“贫贱弟兄无可嘱,各将薇蕨劝加餐。”最后,诗人与弟弟分别之际,除了相互勉励,唯有寄语“薇蕨”,一种野菜,象征简朴生活,希望彼此在艰苦的日子里也能保持乐观,珍惜食物,体现了兄弟间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
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