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
《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忆携拄杖过东林,掣电奔雷听法音。

青壁倚天元满眼,白云出岫本无心。

峨眉江崄公无度,法眼泉清我欲寻。

手种庭前柏树子,孤根应比乡来深。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携杖前往东林寺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禅宗思想的融合,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感悟与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首句“忆携拄杖过东林”,开篇即勾勒出诗人独自前往东林寺的画面,拄杖行走,既显出旅途的艰辛,也暗示着内心的坚定与追求。接下来,“掣电奔雷听法音”一句,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佛法的深奥智慧巧妙结合,形象地展现了在雷鸣电闪之中聆听佛法的震撼体验,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青壁倚天元满眼,白云出岫本无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青壁直插云霄,白云自由飘逸,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宁静,也象征着佛法的超脱与自由。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佛法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峨眉江崄公无度,法眼泉清我欲寻”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峨眉山的险峻与江水的蜿蜒,以及清澈的法眼泉,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佛法的执着探索与追寻的象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最后,“手种庭前柏树子,孤根应比乡来深”两句,以种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柏树生长缓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而“孤根”则暗示了诗人虽远离故乡,但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如同树根般深沉且不可动摇。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禅宗思想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辞陵绝句·其二

萧森松柏结愁阴,白日常悬旧赤心。

翘首不瞻龙凤质,空流清泪满衣襟。

(0)

城南茅屋

韦杜城南尺五天,东风花柳醉歌前。

岂如茅屋青松下,扫榻焚香抚七弦。

(0)

过白河·其二

六御后来重驻辇,裴徊追悯阵亡魂。

至今河上千年石,文字辉煌纪圣恩。

(0)

送任敬让主事省亲

潞河二月春冰泮,河上仙郎载画船。

金敕已颁褒命下,绣罗新制舞衣鲜。

晓经钟阜龙承日,夕望丰城剑烛天。

白发高堂荣具庆,华觞拜跽祝长年。

(0)

次韵吴孟勤先生中秋有怀府中诸公并自和之作

桂花香满鹄山头,山下开轩称及秋。

月色纷当清斝落,凉风轻拂画檐流。

微微玉漏明河上,隐隐金门湛露浮。

为忆邹枚裁雅曲,连篇能倡复能酬。

(0)

题竹赠陈文编脩

庐陵南望远,六十五长亭。

之子归宁日,重闱拜庆荣。

文章金榜贵,官秩玉堂清。

一幅湘皋赠,殷勤故郡情。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