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嶂孤花漫寂寥,山灵应笑鬓萧萧。
僧残老树余双寺,佛冷空泉自六朝。
杖倚秋烟刚半起,袖携海气未全销。
苍然华鹊斜阳外,可似西冷第几桥。
孤嶂孤花漫寂寥,山灵应笑鬓萧萧。
僧残老树余双寺,佛冷空泉自六朝。
杖倚秋烟刚半起,袖携海气未全销。
苍然华鹊斜阳外,可似西冷第几桥。
这首清代诗人王苹的《九月十八日与杭客游千佛山余不至是山者十四年矣》描绘了诗人重游千佛山时的孤寂感受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孤嶂孤花漫寂寥”以“孤”字描绘山势的独立和花的零落,渲染出一种寂静而落寞的氛围。次句“山灵应笑鬓萧萧”通过想象山灵对诗人白发苍苍的嘲笑,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无奈。
第三句“僧残老树余双寺”,写出了寺庙的古老和僧侣的稀少,暗示着佛教文化的衰微。第四句“佛冷空泉自六朝”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久远,空泉依旧,但人事已非,透出一种凄凉之感。
第五、六句“杖倚秋烟刚半起,袖携海气未全销”,诗人借助秋烟和海气的意象,表达出自己在自然中的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味。最后一句“苍然华鹊斜阳外,可似西冷第几桥”,以华鹊和夕阳为背景,将眼前的景色与遥远的记忆中的西冷桥相比较,引发对往昔的联想,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于物,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
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
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
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
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
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
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
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
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
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
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六歌》【宋·文天祥】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https://shici.929r.com/shici/lFzx8u.html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