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于福乐,先进野人也。
曩者吾见之,大惊彼何者。
须眉交苍白,被服必儒雅。
故善殷周间,不居王郑下。
诸士多及门,之子独在野。
食有脱粟饭,出无款段马。
乡闾行虽高,时俗知亦寡。
昨闻修庠序,造士系陶冶。
斯人宜聘起,可以专楚槚。
养贤须勤渠,风教随用舍。
望君万里馀,谁谓我心写。
张君于福乐,先进野人也。
曩者吾见之,大惊彼何者。
须眉交苍白,被服必儒雅。
故善殷周间,不居王郑下。
诸士多及门,之子独在野。
食有脱粟饭,出无款段马。
乡闾行虽高,时俗知亦寡。
昨闻修庠序,造士系陶冶。
斯人宜聘起,可以专楚槚。
养贤须勤渠,风教随用舍。
望君万里馀,谁谓我心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寄张宜》。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张君的赞美与期待。张君作为一位“先进野人”,即隐居山林的智者,其形象鲜明,须眉皆白,衣着儒雅,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人提到张君对殷周时代的理解深刻,不逊于任何学者,且他虽身处民间,却能吸引众多士人前来求学,可见其人格魅力与学识的广博。然而,这样的智者却未能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只能以粗粮为食,没有华丽的坐骑,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与不公。
尽管如此,诗人坚信张君的价值不应被埋没,希望他能被邀请参与教育事业,发挥其才能,如同楚国的贤臣一样,对国家的治理有所贡献。诗人呼吁社会重视并培养贤才,认为这样不仅能提升个人修养,还能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君的敬仰之情,并期望自己的心意能够传达给远方的朋友,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张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入门避雨屋打头,困眠一榻邻猪牛。
雨脚遮檐万山黑,荒村四月寒如秋。
瓦镫在壁坐摇影,兀兀欲照分襟愁。
范陈对宇阻泥潦,一街似隔千神州。
通家卅载未相遇,遇君武昌今两度。
相携肝胆入名山,岂意山中送君去。
别梦宵沈庐阜云,愁心晓挂章门树。
渊明慧远不可逢,高人去后惟青峰。
昨宵与君连榻处,三生同听东林钟。
怜君病齿归思剧,试饮寒泉销内热。
二轮风火足为灾,六凿根尘皆是贼。
知君净业持已深,一心颇似维摩诘。
养和学道与天游,他日见君当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