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仲所作的《写怀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君臣关系以及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
首句“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鸿皞和远古帝王羲皇为引子,寓意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承。接着,“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描绘了历史上的盛世景象,强调了圣明君主的交替与国家的繁荣发展。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引用了古代贤臣辅佐明君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合作与和谐。而“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谦逊认知,即使身处草野,也因机缘巧合得以参与其中。
接下来,“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表明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表达的真诚态度,不敢有所隐瞒。而后,“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表达了诗人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稳定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计划。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借用了董仲舒和贾谊两位古代名臣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实现理想抱负的热切渴望和决心。最后,“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说明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呈递给最高统治者,即使面临形式上的限制也不退缩。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强调了君臣关系并非偶然形成,而是天地间自然法则的体现。“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则表明诗人认为尽管在表达和实践理想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守原则,最终不会有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政治、个人抱负以及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转食柅东州,安闲遂忘归。
兰斋寒灯话,忽作一年违。
江流鲤鱼远,但见鸿雁飞。
缄封一再启,字字蝇头微。
书词与诗意,髣髴聆音徽。
君如初生月,浮云翳其辉。
清光毕竟满,安用长嘘欷。
勉哉辨此心,正直神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