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飞兔蹶春复秋,水流山峙今恒古。
有识不如无识高,拙者常逸巧者苦。
抱薰心焦,举旆心摇。但怨薰旆,谁知自招。
蔽目非艰以两叶,塞聪亦易以双豆。
乌之雌雄尚不知,具曰予圣诚难救。
乌飞兔蹶春复秋,水流山峙今恒古。
有识不如无识高,拙者常逸巧者苦。
抱薰心焦,举旆心摇。但怨薰旆,谁知自招。
蔽目非艰以两叶,塞聪亦易以双豆。
乌之雌雄尚不知,具曰予圣诚难救。
这首诗《杂言》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丰富。
首句“乌飞兔蹶春复秋,水流山峙今恒古”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乌鸦飞翔,兔子跳跃,四季更迭,流水不息,高山屹立,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与时间的永恒。
接着“有识不如无识高,拙者常逸巧者苦”表达了对智慧与行动的辩证思考。认为过于聪明的人往往陷入复杂,而简单行事的人反而能获得自由和宁静。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
“抱薰心焦,举旆心摇。但怨薰旆,谁知自招”则通过比喻,阐述了内心的困扰与外界的诱惑。抱持熏香的心会感到焦虑,举起旗帜的心会摇摆不定,人们往往抱怨外部因素导致自己的困扰,却忽视了自己行为选择的重要性。
“蔽目非艰以两叶,塞聪亦易以双豆”进一步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遮住眼睛并不困难,堵塞耳朵也容易做到,但真正困难的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错误。
最后“乌之雌雄尚不知,具曰予圣诚难救”以乌鸦雌雄难辨为例,指出即使在看似简单的事物中,也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真相,即便是所谓的圣人,也可能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时间、智慧、内心、自我认知以及复杂世界的本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