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语脍一世,不受儿辈悦。
总为般若河,雅无文士筏。
出语脍一世,不受儿辈悦。
总为般若河,雅无文士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之手,名为《即事(其一)》。诗中以“出语脍一世,不受儿辈悦”开篇,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诗人认为自己的言语能打动世人,却并不追求迎合年轻一代的喜好,体现了他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接着,“总为般若河,雅无文士筏”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般若河象征智慧的源泉,而文士筏则是文人墨客寻求表达自我的途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风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智慧无需依赖特定的表达方式或技巧,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的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王世贞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个人风格与社会期待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和反问,诗人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的形式,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未知今是昔云非,五老年皆到古稀。
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
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