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却得性,永与白云归。
听鸟思轻举,看山忆采薇。
樗栎谁堪并,琴樽趣不稀。
烟花彭泽里,出处幸无违。
幽栖却得性,永与白云归。
听鸟思轻举,看山忆采薇。
樗栎谁堪并,琴樽趣不稀。
烟花彭泽里,出处幸无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句“幽栖却得性,永与白云归”,诗人以“幽栖”自喻,表示自己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与白云相伴,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让诗人得以保持本真之性,远离世俗的纷扰。
接着,“听鸟思轻举,看山忆采薇”,诗人通过听鸟鸣声,联想到飞翔的自由,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眺望山景,又让他回想起古代隐士采薇而食的生活,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生活和隐逸精神的追求。
“樗栎谁堪并,琴樽趣不稀”,这里诗人以“樗栎”自比,比喻自己虽平凡但志趣高雅,与那些庸俗之人不同,他追求的是琴棋书画、饮酒赋诗的高雅生活,这种趣味并不稀少,而是极为丰富。
最后,“烟花彭泽里,出处幸无违”,诗人将自己所在的隐居之地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彭泽,这里的“烟花”不仅指美丽的景色,也暗含了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诗人庆幸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的方式,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能随心所欲,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兰桡渡湘水,层云散朝阴。
沙明马首路,霁惬行人心。
俄然集飞霰,忽已迷高岑。
纤纤渐依竹,密密仍穿林。
轻同败叶陨,急赴寒塘沉。
暂止似羞缩,少纵还浸淫。
履破几没淖,衣沾遂盈襟。
每踰篱落入,故向茅檐侵。
因石巧增突,随风或填坑。
原畴失横纵,崖谷无岖嵚。
枝垂惧遭折,啼寂疑尽喑。
遥墟草笠断,晚市炊烟深。
映瓦如欲曙,飘窗静闻音。
贫卧怨衾铁,丰徵欣雨金。
瞩旷愁晃眩,径幽气萧森。
扶舆下泥坂,反旆循溪浔。
黄茅近可辨,敝馆寒难禁。
炉红聊兀坐,酒绿还时斟。
羁怀忆所历,襆被犹豪吟。
《湘潭渡江后遇雪至黄茅馆已一更矣用禁体》【明·戴鱀】兰桡渡湘水,层云散朝阴。沙明马首路,霁惬行人心。俄然集飞霰,忽已迷高岑。纤纤渐依竹,密密仍穿林。轻同败叶陨,急赴寒塘沉。暂止似羞缩,少纵还浸淫。履破几没淖,衣沾遂盈襟。每踰篱落入,故向茅檐侵。因石巧增突,随风或填坑。原畴失横纵,崖谷无岖嵚。枝垂惧遭折,啼寂疑尽喑。遥墟草笠断,晚市炊烟深。映瓦如欲曙,飘窗静闻音。贫卧怨衾铁,丰徵欣雨金。瞩旷愁晃眩,径幽气萧森。扶舆下泥坂,反旆循溪浔。黄茅近可辨,敝馆寒难禁。炉红聊兀坐,酒绿还时斟。羁怀忆所历,襆被犹豪吟。
https://shici.929r.com/shici/HxZtTqR2q.html
夷陵江前石儿背,连江石壁缘江皋。
苍云划开几千尺,沙石大小相粘包。
下有激湍声怒号,舟子攀蹑轻猿猱。
径微磴绝不可度,寒风飒飒吹霜涛。
半壁流泉湿袅袅,阴崖孤树青高高。
忽然突转疑堕裂,洞门藓合荇薇毛。
岩头亦有数丛竹,岁晚江空犹自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