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
维彼燕石,明月是居。爰发深藏,庶用见誉。
即曰瓦甓,孰救其初。歌以言之,周客一何疏。
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
维彼燕石,明月是居。爰发深藏,庶用见誉。
即曰瓦甓,孰救其初。歌以言之,周客一何疏。
这首诗《秋胡行(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燕石”与“明月”,以及对“周客”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首句“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以“闇妒”比喻暗中嫉妒,将“周客”置于其中,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客(可能象征着正直或忠诚之人)的处境显得格外孤立和疏远。这里的“疏”字,既表达了周客被误解或排挤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嫉妒心理的批判。
接着,“维彼燕石,明月是居”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燕石”(质地粗糙、不值钱的石头)与“明月”(明亮、珍贵的自然之物)进行对比,寓意着即便是在看似平凡或不被重视的事物中,也可能蕴含着非凡的价值或意义。这里“明月是居”可以理解为明月的光芒照亮了燕石,使其价值得以显现,象征着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表面的光鲜或地位,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贡献。
“爰发深藏,庶用见誉”则进一步强调了发现并展示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这里的“深藏”指的是隐藏在表面之下、不为人知的真正价值或能力,而“庶用见誉”则是希望这些被发现的内在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的一种赞美。
最后,“即曰瓦甓,孰救其初”两句,通过将“周客”比作“瓦甓”(普通的砖瓦),表达了即使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也有可能是最初奠定基础的关键角色。这里的“孰救其初”则暗示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或低估的先驱者的敬意,提醒人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嫉妒与偏见,还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贡献者的尊重。李攀龙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关于人性、价值与历史的生动画卷。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从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昨,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