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胡行·其三》
《秋胡行·其三》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

维彼燕石,明月是居。爰发深藏,庶用见誉。

即曰瓦甓,孰救其初。歌以言之,周客一何疏。

(0)
鉴赏

这首诗《秋胡行(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燕石”与“明月”,以及对“周客”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首句“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以“闇妒”比喻暗中嫉妒,将“周客”置于其中,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客(可能象征着正直或忠诚之人)的处境显得格外孤立和疏远。这里的“疏”字,既表达了周客被误解或排挤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嫉妒心理的批判。

接着,“维彼燕石,明月是居”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燕石”(质地粗糙、不值钱的石头)与“明月”(明亮、珍贵的自然之物)进行对比,寓意着即便是在看似平凡或不被重视的事物中,也可能蕴含着非凡的价值或意义。这里“明月是居”可以理解为明月的光芒照亮了燕石,使其价值得以显现,象征着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表面的光鲜或地位,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贡献。

“爰发深藏,庶用见誉”则进一步强调了发现并展示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这里的“深藏”指的是隐藏在表面之下、不为人知的真正价值或能力,而“庶用见誉”则是希望这些被发现的内在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的一种赞美。

最后,“即曰瓦甓,孰救其初”两句,通过将“周客”比作“瓦甓”(普通的砖瓦),表达了即使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也有可能是最初奠定基础的关键角色。这里的“孰救其初”则暗示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或低估的先驱者的敬意,提醒人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嫉妒与偏见,还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贡献者的尊重。李攀龙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关于人性、价值与历史的生动画卷。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0)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从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昨,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0)

采莲子·其二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0)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

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0)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0)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