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并序·其四十一》
《诗并序·其四十一》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长命得八十,不解学修道。

悠悠度好日,无心念三宝。

根拳入地狱,天堂无人到。

圻破五戒身,却入三恶道。

一入恒沙劫,不须自懊恼。

(0)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四十一)》。诗中描绘了对人生、道德与宗教的深刻反思。诗人以一种直白而略带讽刺的口吻,探讨了长寿与修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开篇即揭示了对长寿的讽刺,认为长寿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成熟或智慧,八十岁或许是最接近衰老的年龄。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长命得八十,不解学修道。” 接着,诗人指出即使活到了八十岁,很多人仍然不懂得学习修行之道,暗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和对真正生活智慧的缺乏。

“悠悠度好日,无心念三宝。” 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度过美好时光,却无意间忽视了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内心的净化,表达了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担忧。

“根拳入地狱,天堂无人到。”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行为不当而可能堕入地狱的境地,同时也暗示了天堂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圻破五戒身,却入三恶道。” 提醒人们如果违反了佛教中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体现了佛教对因果报应的教义。

“一入恒沙劫,不须自懊恼。”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看法,认为一旦陷入苦难之中,无论经历多少劫难,都不必自责,暗示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道德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批判,也蕴含了对人性本质和生命价值的深思。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答张穆之先辈

隆万气磅礴,产人多朴厚。

晚季尚华靡,浇薄日相趣。

翻笑古人迂,堂堂事奔走。

吾乡张丈人,忘年交已久。

丈人昔年少,高车悬四牡。

结驷游五陵,千金一匕首。

晚岁归学道,搆屋□林薮。

有时写骅骝,神鬼立其肘。

有时作竹石,易米升与斗。

遗我尺幅石,题诗为我寿。

置我茅堂中,青葱盈户牖。

对此层淩姿,令我神赳赳。

丈人善用情,所赠良不苟。

愈念先朝人,何况隆万叟。

观其朴厚处,边幅都不有。

资之为典型,自然形神守。

他时访赤松,问是前身否。

(0)

送徐仲内还金陵·其一

梅市论交后,悠悠二十年。

入山徒有约,出世竟无缘。

沦落频相惜,浮沉每自怜。

何堪长夜里,坐看岁华迁。

(0)

水濂洞山寺

散步长栏外,千山幕紫烟。

海门归野鹤,洞口集渔船。

风落新秋叶,潮生欲暮天。

徘徊看月上,还倚石岩前。

(0)

寿石制军·其一

锡马彤弓出尚方,褰帷衔命镇炎荒。

烽烟两道销黄钺,士女三年化衮裳。

开府声华瞻北斗,重臣家世本南阳。

霜风不动辕门静,云汉昭回海日长。

(0)

湘潭周家园牡丹·其二

旭日晴霞态倍妍,画堂西畔赤栏边。

六宫粉黛群相妒,二月芳菲尔占先。

锦绣漫劳文士笔,胭脂徒费画工钱。

东皇最是相怜秘,异色名香不许传。

(0)

哭大金吾张璩子·其二

黄云漠漠暗罗浮,垂老空馀舐犊牛。

宝剑陆离难在佩,蕙兰萎绝不禁秋。

悲凉薤露成新曲,曾否泉台遇故侯。

寂寞王孙犹旅食,客途从此断西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