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抱膝更欷歔,较著前时迥不如。
世事看来巢幕燕,人生勘破上竿鱼。
投非所好缘工瑟,见匪相知懒曳裾。
造物岂应私困我,还须水到自成渠。
长吟抱膝更欷歔,较著前时迥不如。
世事看来巢幕燕,人生勘破上竿鱼。
投非所好缘工瑟,见匪相知懒曳裾。
造物岂应私困我,还须水到自成渠。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感怀(其二)》。杨公远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在诗歌中展现了个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得失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首句“长吟抱膝更欷歔,较著前时迥不如。”表达了诗人在静坐沉思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这里,“长吟”指的是悠长而深情的叹息;“抱膝”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沉思状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寂寞和自我安慰。
接着,“世事看来巢幕燕,人生勘破上竿鱼。”诗人通过比喻,将世间万象比作“巢幕燕”(燕子的巢穴),暗示世事如同鸟儿的栖息之地,时刻变化,难以把握;而“人生勘破上竿鱼”则是用捕鱼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困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受。
再下,“投非所好缘工瑟,见匪相知懒曳裾。”这里,“投非所好”指的是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抛弃,转而去做自己热爱的事;“缘工瑟”则是说虽然对音乐有兴趣,但技艺不精致使不能如愿以偿。诗人表达了对于才能和志趣之间矛盾的感慨,以及在社会交往中遇到不被理解与认同的痛苦。
最后,“造物岂应私困我,还须水到自成渠。”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宿命观念和对自然法则的顺应态度。这里,“造物”指的是天地万物或是宇宙之神;“岂应私困我”是说难道会有造物者特意来困扰我一人吗?而“还须水到自成渠”则是一种宿命论的表达,意味着凡事都需顺其自然,只要时机成熟,一切都会自动解决。
总体来说,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与宇宙运行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抒发。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邃的情感,杨公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毬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
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