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唐 / 李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0)
注释
别浦:江边的渡口。
罗帷:丝织的帷帐。
愁:忧虑或哀愁。
鹊辞:鹊鸟飞离。
穿线月:比喻明亮的月光。
曝衣楼:晾晒衣物的楼阁。
分金镜:比喻月亮被云遮挡,像镜子被分开。
玉钩:形容明亮的月亮,也指代望月之人的心愿。
苏小小:古代杭州的著名歌妓。
更值:又逢,正值。
一年秋:又一个秋季。
翻译
今晨的别浦笼罩在阴暗中,午夜的罗帷充满了忧愁。
喜鹊已离开,穿过了如线般明亮的月亮,花朵飘进了晾衣的高楼。
天上的明镜被分成两半,人间的人们仰望那如玉的钩子(指月亮)。
钱塘江边的歌妓苏小小,又要度过这又一个秋天。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七夕佳节的情景,但却是以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味为基调。"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表达了诗人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心中所怀抱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则是通过鹊鸟和花朵来隐喻那遥远的爱情,如同鹊鸟穿越了那挂在牛郎织女之间的丝线,花朵也随风飘落到晾衣的高楼上。

诗人借助天上的金镜与人间所望的玉钩,强化了这份渺小的情感与宇宙的辽阔形成对比。"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则是指那流水般岁月在不经意间又一年的七夕来临,而情感上的孤独和思念如同江水一般,年复一年。

李贺的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想象力和隐喻手法,将七夕的情感细腻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个人情感深深眷恋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朝代:唐   字:长吉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生辰: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猜你喜欢

鹧鸪天.和答寻正道

衬步金纱村路遥。归来羞费楚词招。

蜂黏落絮行池面,蝶避游丝过柳桥。

方外友,仗谁邀。定于驴上作推敲。

穷愁正要诗料理,莫问春来酒价高。

(0)

望月婆罗门引.清明后醉书于史氏之别墅二首·其二

繁华梦断,吹花风起却添衣。满庭红雨霏霏。

独倚绳床微叹,此意竟谁知。

怅西园转眼,翠幕成围。事无我违。觉四十九年非。

便好忙开蒋径,细和陶诗。

风流巳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人不见、弦断朱丝。

(0)

惜奴娇

猛悟回头,把尘事都忘了。急收心、速归大道。

空里寻真,向无中传明教。最好。现丹华,回光返照。

探□精微,表天奕幽深奥。明内外、浮沉颠倒。

一气双关,混百神,分三要。玄妙。瑞云扶,玉辰容貌。

(0)

水调歌头.代寿朱子章

七十古稀有,今喜见先生。

紫阳家学渊奥,场屋旧家声。

鹗荐西风早岁,豹隐南山晚节,天爵自尊荣。

桂子兰孙拥,南极老人星。杜陵老,多酒债,羡修龄。

岂如寿富兼得,熊掌与鱼并。

八十老翁为将,九十武公为相,不足为公称。

鹤算与同久,道重藐公卿。

(0)

览古四十二首·其三十六

小儿贺季真,弃官亦弃宅。

远谒王道者,去问术黄白。

何物袖中藏,去道万里隔。

(0)

白门柳

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

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遗。

空负地下心,百年以为期。

向来媒佻鸠,宁为今日思。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