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常有万里意,一溪一壑亦无穷。
契乎妙者倪云林,近来董李颇能工。
远山绿滴雨洗后,乔柯籁爽夏长中。
笠亭四柱不为窄,暮霭朝岚面面通。
忆得曾经似此最佳处,乃在盘山之幽甘涧东。
胸中常有万里意,一溪一壑亦无穷。
契乎妙者倪云林,近来董李颇能工。
远山绿滴雨洗后,乔柯籁爽夏长中。
笠亭四柱不为窄,暮霭朝岚面面通。
忆得曾经似此最佳处,乃在盘山之幽甘涧东。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题李世倬疏林亭子》。全诗以“胸中常有万里意”开篇,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的“一溪一壑亦无穷”,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广阔与丰富。
“契乎妙者倪云林,近来董李颇能工”两句,巧妙地将诗人与古代画家倪瓒以及当代画家董其昌、李世倬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高度赞赏。通过“远山绿滴雨洗后,乔柯籁爽夏长中”的描述,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夏日树梢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笠亭四柱不为窄,暮霭朝岚面面通”则描绘了一座亭子四周景色的开阔与连贯,无论是傍晚的雾气还是清晨的山岚,都与亭子和谐共存,展现出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完美融合。
最后,“忆得曾经似此最佳处,乃在盘山之幽甘涧东”两句,诗人回忆起曾经见过的最美好的景致,将其与眼前的疏林亭子相比较,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艺术作品的高雅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