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遁夫诗卷》
《题张遁夫诗卷》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忆昔乘云觐帝傍,一时耸听凤鸣阳。

久无老子出幽谷,曾有谪仙流夜郎。

嘿似铜人姑勿论,忧能玉汝义何伤。

唾壶麈尾俱麾去,只挈随身古锦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dùnshījuàn
sòng / liúzhuāng

chéngyúnjìnbàngshísǒngtīngfèngmíngyáng

jiǔlǎochūyōucéngyǒuzhéxiānliúláng

hēitóngrénlùnyōunéngshāng

tuòzhǔwěihuīzhīqièsuíshēnjǐnnáng

翻译
回忆往昔,我乘云朵接近天帝,那时凤凰在阳光下鸣叫,令人震惊。
长久以来,没有老子从深山幽谷中走出,李白也曾被贬谪到夜郎之地。
不必过多讨论那个沉默如铜人的形象,忧虑能磨炼你,正义又何曾受损。
不再挥舞唾壶和麈尾,只带着随身的古锦囊离开。
注释
乘云:形容超凡入圣或梦境中的景象。
凤鸣阳:象征吉祥或皇权的象征。
老子:古代哲学家,这里可能指隐居的高人。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赞誉为‘谪仙人’。
嘿似铜人:形容沉默寡言的人。
玉汝:磨炼、砥砺。
唾壶麈尾:古人饮酒时的器具和拂尘,象征闲适生活。
古锦囊:珍贵的随身物品,可能装着诗稿或其他重要物件。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刘克庄所作,题目为《题张遵夫诗卷》。诗中充满了对古人逸事的怀念和向往,以及对于友人诗卷的赞美。

"忆昔乘云觐帝傍,一时耸听凤鸣阳。" 这两句通过“乘云觐帝”这个仙界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神话或仙境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帝”指的是天帝或者仙界之主,而“耸听凤鸣阳”则是形容仙乐的美妙,这两句诗通过对超脱尘世、接近神灵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境界的无限向往。

"久无老子出幽谷,曾有谪仙流夜郎。" 这两句则是借用道家思想中的“老子”和“谪仙”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老子”通常指的是道教创始人老子,即李耳,他的出山则代表着高洁之人的出现。而“谪仙流夜郎”则是形容仙人在夜晚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他们超凡脱俗状态的敬仰。

"嘿似铜人姑勿论,忧能玉汝义何伤。" 这里“铜人”指的是古代用于守卫宫门的铜像,而“姑勿论”则意味着不必多言。“玉汝”则是对友人的尊称或美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诗卷中深意的理解和赞赏,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唾壶麈尾俱麾去, 只挈随身古锦囊。" 这两句则是形容诗人的收藏之精细和珍贵。“唾壶”、“麈尾”都是书画用具,而“只挈随身古锦囊”则表明这些珍贵的物品都被小心翼翼地收入了装饰华美的锦囊中,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于艺术收藏的热爱和精细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神话、隐逸生活以及友人诗卷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以及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和情操。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伤德生兄

昔时君好饮,卮酒不停持。

今日坟前土,徒然酹一卮。

(0)

闽中与吴元翰过马季声家酌

多君新酿熟,邀我客中闲。

剖橘香生手,衔杯暖泛颜。

败藤萦格下,争雀堕篱间。

门巷斜邻寺,朝昏易往还。

(0)

宫词三首·其一

千树垂杨万树梅,朝曦初上露初开。

满身雨露非承宠,只合宜春斗草来。

(0)

宿幼孺招隐楼

林壑郁重重,危阑俯万松。

乱花穿暗水,疏竹漏晴峰。

远火缘溪棹,斜阳过岭钟。

招携出萝径,踏破白云踪。

(0)

简沈从先

雨过秋山翠满城,思君江馆入蛩声。

夜凉独坐银河下,吟到酒醒溪月明。

(0)

积雨怀屠田叔李宾父

秋来霁无时,江光夕如缕。

裴回空郊云,萧条杂飞雨。

旷望极暝色,疏花澹风渚。

层城有佳客,相思一延伫。

林霏莽复合,孤烟郁平楚。

何当迟皎月,长川下柔橹。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