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其语昧其颜,贝锦何须费老悭。
肘掣能书安可怒,沙含频射亦惟艰。
鬼神名义千秋上,伯仲埙篪一念閒。
纵使涂黄由尔辈,终馀副稿在名山。
我闻其语昧其颜,贝锦何须费老悭。
肘掣能书安可怒,沙含频射亦惟艰。
鬼神名义千秋上,伯仲埙篪一念閒。
纵使涂黄由尔辈,终馀副稿在名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有挟改数字不得者再吟二律(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首联“我闻其语昧其颜,贝锦何须费老悭”,以“我”自述,听到别人言语却看不清对方表情,暗喻世态炎凉,人心难测。接着以“贝锦”为喻,贝锦是一种编织精美的丝织品,此处借指那些表面华丽而内里虚伪的人或事物,强调了对这种现象的不屑和不需过分在意的态度。
颔联“肘掣能书安可怒,沙含频射亦惟艰”,进一步展开比喻,将“肘掣能书”比作有能力却因某些原因无法施展,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沙含频射亦惟艰”则以射击沙粒为喻,说明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也充满了困难,体现了对现实挑战的深刻认识。
颈联“鬼神名义千秋上,伯仲埙篪一念閒”,将“鬼神名义”与“伯仲埙篪”进行对比,前者代表了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世间规则,后者则是兄弟间和谐相处的象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状态与现实困境之间差距的思考。
尾联“纵使涂黄由尔辈,终馀副稿在名山”,以“涂黄”代指历史记载,暗示尽管个人努力可能被遗忘,但最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这里既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后人传承与记忆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性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
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
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
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
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劳山经宿处,我来后兼旬。
候日喜过霁,题壁犹轩新。
却读檗斋诗,等为听雨人。
雨止俯云海,连山白向晨。
渐如积雪消,群露矾头皴。
欻作泉百道,岩谷纷垂绅。
此景世几见,万事有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