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分水岭》
《分水岭》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0)
注释
两派:指两条溪流。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岭头:山岭的顶端。
长泻:不断地倾泻。
别离情:离别的感情。
南随:向南方伴随。
去马:前行的马。
通巴栈:通往巴蜀地区的栈道。
北逐:向北方追逐。
归人:归家的人。
达渭城:到达渭城。
澄处:清澈的地方。
好窥:容易看到。
双黛影:比喻溪水如美女的双眉倒影。
咽时:水流声音低沉、细小的时候。
堪寄:可以寄托。
断肠声:形容极度悲伤的声音。
紫溪旧隐:紫溪昔日的隐居之地。
还如此:仍然像过去一样。
清夜:清静的夜晚。
梁山月:梁山上的月亮。
更明:更加明亮。
翻译
两条溪流潺潺不断绝,山岭顶端倾泻下离别的情感。
向南随着马儿远去通往巴地的栈道,向北追逐归人直到渭城。
水清时正好窥见如双眉般的倒影,呜咽声响似乎能寄托断肠的悲鸣。
紫溪旧日的隐居地依然如故,在清冷的夜晚,梁山的月色更加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离别图景。"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开篇就以分水岭的潺潺溪流和连绵不断的情感为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接下来的“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则透露出诗人行旅的经历和方向,南北两地的离合之情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对比。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中的“澄处”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地方,而“双黛影”则可能是指山峦的倒影或是诗人情感的投射。"咽时"一词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留恋,而"堪寄断肠声"则更深化了这种感情,仿佛在清澈的水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哀叹。

最后,“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中的“紫溪旧隐”让人联想到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而"还如此"则表达了时光流转、自然不变的情感。"清夜梁山月更明"则是在这样的夜晚,梁山之上的月亮格外明亮,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境和对远方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是日天气乍晴颇快人意因和韵拉世弼谒傅岩·其二

袍襟帽角走红尘,可笑崎岖一病身。

试拉竹溪山里侣,去寻庐阜社中人。

鲍昭俊逸虽难敌,夷甫风流幸许亲。

鸡黍尚为千里会,况兹咫尺接墙邻。

(0)

西平石蛇蛇庵·其一

一段风光出当家,真成象骨与金沙。

游人拟路庵前石,照顾南山鳖鼻蛇。

(0)

游莺脰湖

树色烟光两岸分,棹歌声里散鸥群。

船浮春水天疑近,人对春风酒易醺。

翠袖不须花下舞,洞箫还待月中闻。

仙游钓客今何在,湖上年年自白云。

(0)

次韵李彦渊游竹阁奉呈望之

春馀景物尚芳华,写景词工语不夸。

绮馔玉樽筵秩秩,碧梧翠竹影斜斜。

湖山风月须频赏,南北车书已一家。

回首都人候清跸,遥知紫禁绕烟花。

(0)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六

失所尚迁次,江湖信足行。

朝廷自多土,天地只孤生。

已是无归处,何须问去程。

甘心委沟壑,回首恋升平。

(0)

送齐上人游方

往究一乘去,期明诸祖灯。

远山衔落日,空谷响残冰。

离物心无染,谈经义有凭。

世人多顶礼,为是右桥僧。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