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畏朝寒,常恨为物役。
爬搔未云已,简书催我出。
尔来先朝参,晨起喜见日。
王事有期程,安能待子息。
披衣向东方,聊复效龟吸。
渐渐支体柔,谷谷真气入。
少焉肝肠暖,阳和通百脉。
吾年六秩馀,前路那可必。
未来不吾预,已逝安容息。
及此未病閒,聊冀一溉益。
老人畏朝寒,常恨为物役。
爬搔未云已,简书催我出。
尔来先朝参,晨起喜见日。
王事有期程,安能待子息。
披衣向东方,聊复效龟吸。
渐渐支体柔,谷谷真气入。
少焉肝肠暖,阳和通百脉。
吾年六秩馀,前路那可必。
未来不吾预,已逝安容息。
及此未病閒,聊冀一溉益。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的《拟东坡谪居三适(其一)旦起咽日》。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面对朝寒,内心虽有畏惧,但为了公务,不得不早起的情景。诗人在忙碌的政务之余,也试图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老人畏朝寒,常恨为物役。”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与处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公务繁忙的感慨。“爬搔未云已,简书催我出。”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因公务紧迫而不得安逸的生活状态。
“尔来先朝参,晨起喜见日。”诗人回忆起从前在朝廷任职时,早晨见到初升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希望。“王事有期程,安能待子息。”强调了公务的紧迫性,无法等待个人的休息与享受。
“披衣向东方,聊复效龟吸。”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披衣而起,面对东方,试图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与灵感。“渐渐支体柔,谷谷真气入。”通过身体与自然的接触,诗人感受到了温暖与生命力的注入。
“少焉肝肠暖,阳和通百脉。”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到身心逐渐舒畅,阳气流通全身。“吾年六秩馀,前路那可必。”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过花甲,未来的道路充满不确定性。“未来不吾预,已逝安容息。”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时光的珍惜。
“及此未病闲,聊冀一溉益。”在尚未生病的闲暇时刻,诗人希望能从自然中获得滋养与慰藉。整首诗通过对清晨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