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望少室》
《初望少室》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好山如佳士,洗尽名利尘。

对之敛衽敬,可爱不可亲。

一水刻我骨,一石融我神。

何况三十六,峰峰与天邻。

仰看青磝磝,俯瞩白磷磷。

因之携画本,试写苍然真。

三日宿其下,舐笔不敢皴。

归来闭阁卧,枕上山横陈。

题诗追所见,何必如古人。

(0)
鉴赏

这首诗《初望少室》由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初次远眺少室山时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首句“好山如佳士,洗尽名利尘”以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君子,象征着山的高洁与脱俗,仿佛能洗净人心中的名利之尘,引出对山的崇敬之情。接着“对之敛衽敬,可爱不可亲”表达了对山的敬畏与喜爱,但又难以亲近的情感,这种矛盾的心理描绘得十分生动。

“一水刻我骨,一石融我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水与石不仅外在地影响着诗人,更深入到他的骨髓与精神之中,成为他内心的一部分。接下来的“何况三十六,峰峰与天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少室山的壮丽景象,三十六峰直插云霄,与天相连,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

“仰看青磝磝,俯瞩白磷磷”两句,通过视角的变化,从高处的青翠到低处的洁白,展现了山的不同面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因之携画本,试写苍然真”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真实与自然之美记录下来的心愿。

“三日宿其下,舐笔不敢皴”描述了诗人长时间驻足山下,甚至不敢轻易动笔,生怕破坏了眼前的美景,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珍惜。

“归来闭阁卧,枕上山横陈”则描绘了诗人归家后,仍然沉浸在山景之中,仿佛山景横卧于枕上,时刻陪伴着他,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

最后一句“题诗追所见,何必如古人”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和表达自己所见所感,并不追求模仿古人,而是追求真实自我表达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室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东河三月晦日

雨宿东河夜,送春山馆寒。

远沙霾雾树,危石上风湍。

惯涉波涛险,偏经道路难。

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0)

汝庆宅红菊二首·其二

秋花何太艳,绿盏慰飘零。

笑比西施醉,愁怜楚客醒。

云高开烂熳,烟细袅娉婷。

好为多沽酒,频来倒玉瓶。

(0)

访子容自荆州使回二首·其一

使节荆门返,文章楚郡传。

綵云神女赋,班竹帝妃篇。

吊古南游日,忧时北上年。

停杯问世事,转眼几回迁。

(0)

送沙河方令

野旷孤城出,山高上党分。

春沙平落日,古树密屯云。

桃李今年种,弦歌此地闻。

未须愁簿领,应不废诗文。

(0)

过书院二首·其一

书院新开日,文旌暂过时。

衣冠成小试,丝竹更相随。

冻柳依高堞,霜荷傍曲池。

夜来占宝气,应向斗牛知。

(0)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五首·其五

薄暮经行处,千岩落照深。

孤松秀云壑,众草莽寒林。

故里登高兴,平居怀旧吟。

风前一感慨,不异古人心。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