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雨中的景象,意境宁静而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开篇“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写出了细雨中人行走在小桥流水旁边的情景,小亭似乎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停留。
接着,“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秋天的凉意和植物生长的微妙变化。这里“动竹”的声音和“未开萍”的静谧,都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燕子和萤火虫,“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中燕子的飞行似乎有些急促,而萤火虫则是点点滴滴的光亮。这些生动的小动物形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到诗人的观察之细腻。
最后,“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表达了对昔日故园的怀念,那里的景物依旧,但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岁月的沧桑。这里“烟草色”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后的淡漠,而“仍近五门青”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于过往生活场景的深切怀念。
夜半山气冷,始知秋序深。
开轩望明月,西岭莽涔涔。
人籁久已息,繁然蟪蛄吟。
缅怀故丘鹤,清唳有馀音。
遥与白云期,岂惮冰雪侵。
人情与物象,邂逅惬幽心。
夜漏渐已长,清风入松林。
逍遥掩蓬户,微凉生衣襟。